正文 高校教學與團學工作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探析(1 / 3)

高校教學與團學工作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高教研究

作者:邱有華

高校教學與團學工作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是整合高校人才培養資源的有效手段、是推動高校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和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有力舉措。當前,實施教學與團學工作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麵臨目標整合、載體對接、運行保障等問題,為此,要科學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明確對接載體、健全運行保障機製,推動教學與團學工作人才培養目標、培養過程和培養機製的一體化發展。

教學與團學工作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載體機製

教學工作和團學工作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基本力量,擔負著在各自崗位上對學生進行德、智、體、美方麵的教育。長期以來,教學工作與團學工作相互獨立,缺乏整合,“兩張皮”現象突出,既不利於高校資源的整合,更不利於人才培養。因此,積極探索高校教學與團學工作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對於深入推進高校人才培養模式轉變,統籌教學、團學工作兩大係統的育人功能,全麵促進高素質複合型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度重視高校教學與團學工作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意義

(一)是整合高校人才培養資源的有效手段

高校教學工作和團學工作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兩大係統資源。長期以來,高校教學工作由教務處總體負責,各教學院校負責組織實施,團學工作則由學生處、團委牽頭,各學院的學工力量具體組織實施。在更高層麵上,分管教學和學生工作都有各自的分管領導。這種組織體係看似分工明確,其實是多龍治水,容易出現相互排斥和教育真空現象,在學生缺課、課堂紀律等基本問題上經常出現職責不明,管理難的問題。兩大係統各自為戰,既不利於教學係統借助團學力量掌握學生思想狀況,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也不利於團學工作借助教學力量發現和掌握學生在課堂上的思想狀況,及時有效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把教學和團學工作共同納入到人才培養的範疇,走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道路,有利於整合兩種資源,合力發揮人才培養的育人功效。

(二)是推動高校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

教學改革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核心,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其最終落腳點和歸宿。作為承擔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曆史重任的高校,麵對社會不斷變化了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如何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是高校教學改革必須麵對的課題。教學與團學工作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作為高校教學改革的重要成果,反過來也會推動高校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從這一點來說,積極探索教學與團學工作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可以進一步優化高校人才培養目標,更新人才培養觀念,提高團學力量參與高校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豐富教學改革的有效載體,拓展教學改革空間,在實踐中總結和運用適合各專業實際的教學與團學工作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和運行機製,從而推動高校教學改革深入發展。

(三)是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有力舉措

傳統的人才培養方式側重於課堂的理論教學,課堂的理論教學雖然對學生知識傳授和認知素養培養等方麵具有較大的作用,但相應的思想政治素質培養卻有效性不高。而作為人才培養重要環節的團學工作恰恰是培養學生道德情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主陣地。但目前國內各高校的團學工作更是多被排斥於人才培養環節之外,缺乏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規範化運行機製,對團學活動的係統化管理機製和輔導體係等。團學工作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導致教學與團學“兩張皮”現象的產生,造成培養出的人才重智育輕德育、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學生成才就業的需要。因此,積極探索教學與團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統籌教學和團學兩個人才培養主渠道,優化教學—團學工作職能,促進專業教學與團學工作有機融合,建立起全員參與、科學有效地人才培養機製,對於全麵提高學生的理論素養和實踐創新能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二、充分認識高校教學與團學工作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麵臨的問題

(一)教學與團學工作一體化的目標整合問題

目標整合問題,是教學與團學工作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首先遇到並且必須麵臨的問題,其核心是人才培養目標的同質性。人才培養目標也可稱為教育目標或教育目的,“是各級各類學校、各專業確定的通過培養要達到的具體培養要求。”[1]一般包括人才培養方向、培養規格等內容。它是人才培養模式中的決定因素,是對人才培養質的規定。人才培養方案作為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體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整合過程其實也是人才培養方案的整合問題。教學與團學工作由於長期處於相互獨立的狀態,在培養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麵具有各自的規定性,致使人才培養目標和方案都具有較大的差異,因而如何科學修訂人才培養目標、設置能夠體現培養目標的課程、明確培養主體及其責任,是其首先麵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