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私募股權基金的退出(1 / 2)

我國私募股權基金的退出

理論研究

作者:丁璿

私募股權基金既是資源市場優化配置的重要方式也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重要手段,近些年在我國取得迅猛發展。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行為是一個綜合了管理、融資、投資、監控、退出的全過程,通過投資其他企業的權益性資產實現其管理資本的增值。退出在私募股權基金運作中至關重要,合理的退出模式可以保證豐厚的利潤和良好的流動性,也是私募股權基金能夠實現良性循環的重要保障。基於我國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現狀,以私募股權基金的退出為主要內容,分析探討我國私募股權基金退出中存在的問題。

私募股權基金管理退出

私募股權基金通常是指通過非公開宣傳的方式向特定投資者募集貨幣資金,對具有融資意向的企業的非公開交易的權益資本進行投資並參與企業的管理,在交易實施過程中附帶了將來退出機製的集合投資製度。私募股權基金為豐富企業的投融資渠道,讓企業獲得較低成本的長期資金和引進先進的管理方法,構建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於我國私募股權基金發展晚,基礎環境薄弱,市場觀念不夠解放等原因,導致現階段私募股權基金在組織形式、財務管理、風險控製、投融資管理策略等方麵存在一定問題,影響了我國的私募股權基金的健康、快速發展。

一、私募股權投資退出機製

(一)私募股權投機退出機製的內涵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退出機製是指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在其所投資的企業發展相對成熟之後,將其持有的權益資本在市場上出售以收回投資並實現投資的收益。私募股權投資的特點即循環投資,也就是“投資—管理—退出—再投資”的循環過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退出是私募股權投資循環的最後一個環節,也是核心環節,其實現了資本循環流動的活力性特點。所以隻有建立暢通的退出機製才能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提供持續的流通性和發展性。

(二)私募股權投資退出路徑

由於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投資企業內部成長過程和結果的多樣性以及所依賴外部環境與條件的差異性,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退出路徑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總體上說,傳統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退出路徑主要包括以下四種。

1、公開發行(IPO)

首次公開發行一般是在投資企業經營達到理想狀態時進行的,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最喜歡的退出方式之一,它代表了資本市場對該公司業績的一種認可。從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投資者的角度說,其可以使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投資者通過企業上市將其擁有的不可流通的股份轉變為公共股份在市場上套現以實現投資收益;對被投資企業的管理層而言,企業上市意味著企業在保留了獨立性的前提下,還獲得了從資本市場上持續融資的途徑。

2、兼並收購(M&A)

這裏是指企業間的兼並與收購,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通過出讓股權以謀求資本增值,其中包括將股權出售給不相關的第三方、企業的競爭對手等戰略買家,或者將其轉讓給其他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出售給不相關的第三方對於企業的影響並不很大,通常也不會遭到企業管理層的抵製和反對。不過由於企業家不得不跟新的合作夥伴共事,所以還是應該給企業一定的說明。

3、管理層回購(Buy-back)

把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股權出售給企業家的交易叫做管理層回購。企業的經理和管理人員,通常對公司都非常了解,並有較強的經營管理能力,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資產規模、產品銷路、財務狀況都較好,但尚未達到公開上市的要求,企業的管理者充分相信企業未來的巨大潛力,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管理層回購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持有的股權而使其實現退出。

4、破產清算(Write-off)

這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迫不得已選擇的最不成功的一種退出路徑。到了破產清算的時候,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能收回的投資就非常少了,換而言之,也就是投資失敗。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一旦認定被投資企業失去了發展的可能或者成長速度過慢,不能達到預期的回報,就應馬上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立刻撤出資金以控製損失。

二、完善我國私募股權退出機製的對策建議

(一)完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係

退出渠道的範圍是衡量退出機製效率的首要因素,完善成熟的資本市場體係私募股權基金在資本市場順利退出的保障。借鑒發達國家經驗,美國擁有五個層次的證券市場,總共有一萬家左右的上市公司,美國的成熟資本市場為私募股權基金的成長和繁榮起到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而我國證券市場隻有滬深主辦市場、中小板市場和剛剛啟動初期的創業板市場,還需積極完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