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的塑造要點
理論研究
作者:楊秋生 孟慶嶸
城市作為資源集結和資源消耗的集中地,既消耗資源又產生新的資源,如何整合利用好城市的各項資源,創建資源節約型社會是城市規劃的重要任務。城市規劃的編製和實施要體現資源節約型社會的理念,要推進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建設。
城鄉規劃節約作用
城市是人類在數千年的演變過程中改變著賴以生存的環境,創造著高度物質文明的集中地,是一個以人為中心的城市生命有機體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製約和依賴構成的統一體,是一個龐大複雜的社會、經濟複合生態係統。資源節約型社會是指通過資源的高效和循環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護,使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使人與自然和諧,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1城市是資源形態轉換的主要個體
1.1資源的定義
資源一般是指自然界存在的天然物質財富,或是指一種客觀存在的自然物質。是在一定時間、地點的條件下能夠生產經濟價值、以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自然環境因素和條件的總稱。
1.2以最小的資源損耗比例推進社會發展是城市規劃行為的主要任務
城市作為資源集結和資源消耗的集中地,既消耗資源又產生新的資源,如何整合利用好城市的各項資源,創建資源節約型社會是城市規劃的重要任務。城市規劃的編製和實施要體現資源節約型社會的理念,要推進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建設。城市建設不能再重複單靠增加資源投入來推動發展的老路,必須依靠科技進步,以生態環境建設為重點,建設資源節約型、生態型城市,保持經濟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要實現這一多元、多介質、多層次的人工複合生態係統的可持續發展是一個浩大的係統工程。在這項艱巨的係統工作中,城市規劃工作要積極發揮先導作用,合理配置城市各項資源,使城市的發展步入良性發展軌道中來。
2有效的規劃行為對構建節約型城市有著積極作用和意義
第一、有效地規劃行為可以打造健康節約型的城市化模式和區域城鎮體係規劃布局。城市化發展必須充分考慮資源條件和環境承載能力,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淡水、能源等重要資源。大力推進城市節水,充分利用各種可利用水資源。建立規範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係。
第二、有效地規劃行為可以高效的布設公共服務設施,實現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第三、有效地規劃行為可以指導城市產業布局,良好的產業布局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城市資源,在資源消耗和效益產出上取得最佳比量關係點。
第四、長期堅持科學的既定規劃可以保證城市有明確的發展主導方向,主觀上單一、純粹、堅持的規劃行為保證不必要的拆遷建設和重複建設。
第五、科學的規劃行為能處理好城市經濟發展和環境建設的辯證關係。
3規劃行為在城市節約實踐中有著多個履行重點方向
3.1充分發揮市場機製的作用,推進城市節約用水和水汙染防治
我國城市用水占全國水資源消耗量的30%以上。城市人均用水量由1990年到2000年整整翻了一番。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人口總量的增加,在未來一定時期內城市用水量及工業用水需求量還將增加。全國三分之二的城市供水不足,四分之一的城市嚴重缺水,雨水和汙水回用率低,節水機製尚不完善,對用水需求缺乏合理製約。因此,我們要認真落實關於城市節水和水汙染治理的各項政策,運用市場規則,利用價格杠杆促進水資源的節約和優化配置,完善城市各類用水的水價和超額累計加價收費製度,合理調整汙水處理費征收標準。我們同時還要加大城市節水技術和節水設施的普及推廣力度,以汙水減量化和資源化為目標,加快城市汙水處理設施的建設步伐,加強城市中水回用技術與水處理設備的開發應用,處理好水處理設施布局集中與分散的關係,注重汙水處理的安全性和生態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