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遼寧省金剛石礦集區的成礦控製
企業成長
作者:康寧
我國屬於金剛石資源貧乏國家,金剛石礦主要分布在山東、遼寧兩省。其中瓦房店地區是我國金剛石礦的主要礦集區,從四個方麵論述了遼寧省金剛石礦集區的成礦控製。
遼寧省金剛石礦集區成礦控製
一、瓦房店市金剛石礦集區的地質概況
瓦房店市金剛石礦礦集區位於瓦房店市西部,分布在長約32km、寬約18km的範圍內,礦集區由20個金伯利岩管和80餘條金伯利岩脈、共計108個金伯利岩體構成,已查明資源儲量的金剛石大型原生礦礦床3個、中型2個、小型1個;中型砂礦礦床1個、小型2個,此外,尚發現金剛石砂礦點5處,礦集區所處大地構造位置為塔裏木一華北板塊東部、華北陸塊的次一級構造單元遼東地塊的西南部複州一大連凹陷區內,凹陷的基底由太古宙及部分古元古代層狀變質岩係及同時代的花崗質岩石構成,蓋層以新元古界青白口係和震旦係為主,其次為古生界及中生界地層,礦集區內岩漿岩不發育,金伯利岩體主要侵入於新元古界地層中,僅個別侵人於古生界地層中。
二、金伯利岩的岩漿特征
礦集區內金伯利岩為富鉀超基性岩石,主要由橄欖石、金雲母,其次為鉻尖晶石、鎂鋁榴石、鉻透輝石組成。根據研究,瓦房店地區莫氏麵深度為31—32km,屬幔隆區o,據對該地區金伯利岩的形成壓力和溫度研究計算,推測其形成深度為216~219km,因此,瓦房店地區的金伯利岩為來自地幔較深部位的偏堿超基性、且不具明顯演化作用的獨立岩漿體,該岩漿體在地殼運動中沿深大斷裂帶上升至地殼淺部成岩,並呈岩筒狀和岩脈狀產出。
區內金伯利岩中金剛石含礦性與岩體規模、產狀、岩石結構、礦物成分等有關,岩管狀岩體金剛石含礦性較好,而岩脈狀金伯利岩很少含金剛石,具粗斑或多斑狀結構的金伯利岩和富含高溫、高壓礦物的岩體,一般金剛石含礦性強,否則含礦性較差,在造岩礦物中富鎂貧鐵橄欖石和高鉻鎂鋁榴石、高鎂鉻尖晶石、富鎂鈦鐵礦以及含鉻透輝石等均與金剛石含量成正消長關係,金雲母含量及其富鐵程度與金剛石含量呈反消長關係,在區內金伯利岩中的副礦物主要為鎂鋁榴石、鉻鐵礦和碳矽石,其他礦物含量很少,故該3種礦物具有指示區域找礦作用。
三、礦集區的成礦控製分析
瓦房店金剛石礦集區位於郯廬斷裂帶東側,金州大斷裂以西的中間地帶。區內與郯廬斷裂活動相關的北北東向斷裂構造控製了金剛石礦集區的空間分布範圍;基底繼承性的北東東向至近東西向斷裂構造控製了金伯利岩體群呈北東東向帶狀展布,兩者共同構成了瓦房店金剛石礦集區內控岩控礦構造體係,礦集區中現已劃分出3條北東東向金伯利岩(礦)帶,分別為I、Ⅱ、Ⅲ號帶。
I號帶位於瓦房店金剛石礦集區北部,延長約20km,寬約4km,該岩(礦)帶中金伯利岩體數量多且較集中,岩(礦)帶連續性較好,由11個金伯利岩管和53條岩脈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