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試論如何培養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專業會計人才(1 / 2)

試論如何培養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專業會計人才

財會探析

作者:李詠梅

會計工作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工作,會計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人才。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必須培養以市場為導向的會計專業人才。這就要求我們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進行培養目標定位,合理設置培養課程,有效保證各種教學資源的供給,同時還要建立有效合理的評價體係。

一、當前會計從業人員中出現的問題

1.會計職業道德觀念淡薄

不少會計人員缺乏職業理想和敬業精神,總認為自己平時工作忙,事情多,不關注、不學習會計法規,更談不上遵紀守法,依法辦事了。有的會計人員思想上竟然沒有會計職業道德的概念,對職業道德規範和政策法規似懂非懂,十分模糊。這是現實中會計職業道德思想基礎的嚴重缺失。

2.財會業務水平偏低,缺乏鑽研業務精神

我國1000多萬財務人員中,中高級職稱人員占20%,其餘大部分都為初級職稱人員,知識結構、學曆水平和業務水平偏低。現實中不少會計人員缺乏基本的業務素質,會計工作頻於應付差事。他們業務知識貧乏或知識老化,對會計準則、會計製度知之甚少,專業技術能力較差,職業勝任能力明顯不夠。

3.追求私利,監守自盜

一些會計人員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膨脹,喪失了最起碼的法製觀念,會計職業道德淪喪,故意偽造、變造、隱匿、毀損會計資料,利用職務之便貪汙、挪用公款,以身試法,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4.違背準則,弄虛作假

一些會計人員在國家、社會公眾利益與單位利益發生衝突時,不能夠堅持準則,甚至通同作弊,為違法違紀活動出謀劃策,直接參與偽造、變造虛假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另一方麵,會計人員在單位的地位具有天然的從屬性,其職業道德在單位會計工作中能否發揮作用和作用的大小,不可避免地從屬於所在單位的文化層次及單位負責人的道德水準。當單位負責人授意會計人員提供虛假會計信息時,會計人員未能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

二、會計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的成因

1.社會大環境對會計職業道德的影響

首先,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我國當前正處於社會轉型時期,市場經濟在創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質財富、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時,也正在強烈地衝擊、改變著中國社會的一係列傳統特征,對我們的道德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在嚴峻的曆史性挑戰麵前,由於長期以來對道德教育的忽視,許多人暴露出國民素質方麵的嚴重欠缺,道德水平下降: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意識抬頭,重利輕義的思想在社會上滋生蔓延,拜金主義、利己主義成為一些人的人生信條。會計人員生活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中,其職業道德不可避免地受到社會各種因素的影響,會計人員的價值觀念、價值取向也會發生同樣的變化。

其次,受我國缺乏健全的法製環境影響。會計職業道德是依靠會計從業人員的自覺性自願地執行,並依靠社會輿論和良心來實現,基本上是非強製性的,因此它的執行力較差。但現階段我國有關會計的法製並不健全,相關法律對違法會計行為的製約缺乏強製性和操作性,客觀上不利於製約違法會計行為的滋生蔓延,更為嚴重的事,在會計人員抵製違法會計行為需要法律保護時,法律沒能給予足夠的保護,會計人員的道德修養缺乏強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