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提琴演奏技巧淺析(1 / 2)

大提琴演奏技巧淺析

體育與藝術

作者:鄭亞麗

大提琴屬提琴家族樂器裏的下中音或低音樂器,音色渾厚豐滿,擅長演奏抒情的旋律,表達深沉而複雜的情感,從大提琴的運弓、發音、揉弦這三方麵進行闡述和分析大提琴的演奏技巧。

大提琴運弓發音揉弦演奏技巧

大提琴作為一件獨奏樂器具有優美的音樂和豐富的表現力。它的音色接近人聲,被世人稱為“人性化”的樂器。大提琴的音域寬廣,它的最高音比女高音的高音DO再高三度,它的最低音比男低音的最低音FA還要低四度,和特殊的“深沉男低音”差不多,大提琴是弓弦樂器中的唯一能包括全部人聲音域的樂器。與我國一般的民族樂器相比較,大提琴無論是在音色、音量或共鳴上都具有一定的優勢,同時,更是對於民族樂器低音較為薄弱的特點的很好補充。因此,大提琴在音樂意境的表現和情緒渲染都有著重要作用。本文從發音、運弓、揉弦等方麵進行探討。

一、大提琴的運弓

運弓如何發出好的聲音是大提琴技術中的一個非常重要部分,因此如何解決好大提琴的發音質量,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運弓問題。最基本的握弓姿勢,是用右手握住弓柄,弓垂直向上,弓毛側向左麵。右手臂下垂,完全徹底放鬆,然後做準備握弓的姿態。我們要充分體會把大提琴弓子放在弦上的“放”的感覺。弓放弦上,手放弓上。其次,要充分體會“鬆”的感覺。好象是用弓子的自重來拉琴,讓弓自動走起來。這樣做的好處是:不緊張,放得鬆,盡可能地避免了因弓毛擠壓弦而發出的噪音。然後,經過一定時間後,就要把手臂的重量加在弓上了。這樣,弓毛緊密貼弦,運動中琴弦得以充分振動,食指甚至整個右手臂都有可能感到弦的振動。隨著心中的歌唱,旋律在流淌,琴弦與心弦會發生共振。真的有一種弦是聲音,琴是肺,人琴合一的感覺。當大提琴的弓毛在弦上運行時,為了使弓毛和弦貼緊融為一體,我們的右手食指一定要向弓杆加一定的壓力。

壓力來自弓子的自然重量與手臂的力量,由於弓子的杠杆原理與手臂作用,它在弓尖部分重量最輕,越近弓根,重量越大。因此,當你給弓子一個均等的壓力時,它在弦上的壓力就是不均等的。也就是說,音量越接近弓尖,越加變得弱小。所以要想獲得一個均勻的聲音時,手臂給予弓子的壓力必須是不均勻的。也就是當弓子走向弓尖時,應逐漸增加壓力;當弓子走向弓根時,要逐漸減輕壓力。在運弓過程中,右手臂的正確姿態、方法、協調的動作、弓速、弓的壓力、觸弦點及換弓又是運弓的重要特征。如果這些運弓技術解決不好的話,演奏者就無法演奏出美妙的聲音,演奏的整體水平及質量都會因此而大受影響和降低.使得演奏平淡無睞,大失水準。

二、大提琴的發音

大提琴演奏發音音色的好與不好,是直接影響演奏者對作品表達的關鍵。打印的好壞關鍵在於右手的運弓。我們所追求的美音是指富有彈性的、幹淨的、悅耳的聲音,以放鬆自如運弓傳送出動人的樂音,而不是追求大音量多噪音的啞聲。我們都知道大提琴具有與人聲相結合並融為一體的特色,涵蓋了全部人聲的音域,其音樂表現特點首先是富有歌唱性的,要獲得這一特點,在較高的音域中,大提琴可以是感情強烈動人的樂器;在較低的音域中,它的音質莊重深厚;在中間音域,也是最常使用的音域,它發出的是更熟悉的大提琴音色——嚴肅、流暢和男中音似的音質,幾乎總是表達某種程度的感傷。好的聲音要求幹淨,音色飽滿,是具有表現力感染力的聲音。弓的速度,壓力和觸點也是發音的三大要素。運弓的時候,要有一個好的、正確的起奏。因為隻有好的正確起奏才能使琴弦產生規則的充分振動,從而發出優美純正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