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浮世繪對西方繪畫的影響(1 / 2)

論浮世繪對西方繪畫的影響

體育與藝術

作者:徐聯群

浮世繪讓反對傳統學院派藝術的畫家找到了藝術的新方向,對西方繪畫風格轉變和新風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19世紀歐洲從古典主義到印象主義各個流派大師無不受到此種畫風的啟發。分析了西方繪畫汲取了浮世繪中的哪些精髓以及分析了藝術大師莫奈和梵高對浮世繪的癡迷與借鑒,為東西方近代繪畫藝術的交融提供了成功的範例,給當前繪畫創作以很好的啟示。

浮世繪繪畫影響

浮世繪傳入西方世界的曆史,最早應追溯到17世紀,在19世紀末大量流入歐洲。自從傳入歐洲,在繪畫藝術界便掀起一股浮世繪熱,熱別是在攝影技術出現後,向來強調寫實的西方傳統繪畫似乎惟有麵對消亡的命運,僅用一秒鍾拍出的照片遠比任何一位偉大畫家的作品更加寫實。所以對於西方繪畫在平麵化和世俗化方麵的創新和變革,浮世繪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9世紀歐洲從古典主義到印象主義各個流派大師無不受到此種畫風的啟發。

一、西方繪畫吸取的浮世繪的創作理念和形式

1、自由的構圖形式

浮世繪風景版畫以不規則形狀為美,近景與遠景的布局采用對照方法,對角線想向擴大空間效果,從而使整個畫麵顯得造型奇特、構思巧妙、布局和諧、製作精美。不使用明暗透視法,依然能完全自由自在地表現出整個畫麵的空間構造,這種別開生麵的創意,激發著法國印象派一群異想天開的年輕畫家踏上了一條革新的繪畫藝術發展新道路。

2、畫麵用色的平麵性和裝飾性

傳統的西方繪畫風格盡可能地寫實,遵循基本的透視原理,在二維畫麵中再現三維空間。而浮世繪在寫實的同時令人感受到平麵構成的豐富的表現力和靈活優美的裝飾性,感受到原色鋪設和平麵色塊分布的強烈刺激性和直率明快的效果。浮世繪的繪畫用色純度高,趨於平麵化處理,呈現了一定的歸納性。如果沒有浮世繪版畫,印象主義畫家就不可能迅速、大膽地拋棄歐洲藝術傳統的用色技巧,完美地表達新的視覺經驗。因此有人說,在浮世繪沒有傳到法國之前,還無人敢直接用顏料在畫布上一筆一筆地畫出紅屋頂、綠色的楊樹、黃色的道路等等。這些藝術思想及理念深深影響了印象派和後來的納比派藝術家。

3、繪畫題材的世俗化

藝術源於生活。浮世繪的的內容一般取材於民眾的生活習慣與日常景象,它的誕生和流行結束了宗教美術的主導地位,使世俗美術成為社會的主流,從而成就了其獨特的藝術魅力。這令原來隻關心怎麼畫,而不是畫什麼的印象派畫家不再像以前一樣把自己關在畫室裏專注地描繪宗教、神話、曆史、人物和靜物等題材的作品,而是走向戶外,將目光投向了廣闊的生活空間,把陽光下的房屋、樹木、街道、車輛和人物等景象都繪入畫麵,去反映市民階層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

二、浮世繪對西方繪畫的影響

浮世繪讓反對傳統學院派藝術的畫家找到了藝術的新方向,對西方繪畫風格轉變和新風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作者分別舉例兩個西方繪畫藝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奈和梵高,來剖析浮世繪對西方繪畫變革性的影響。

莫奈,為掀開西方現代繪畫史新的一頁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財富。莫奈自從和浮世繪結緣以後,便深深著迷,莫奈甚至將自己住宅的庭院改造成一座日式園林,房間的牆上掛滿了他收集的包括喜多川歌磨、葛飾北齋、歌川廣重等畫師的231幅浮世繪。有評論指出,莫奈的作品從19世紀60年代初在空間表現上就可以看出浮世繪版畫的影響。從他一係列的海景作品中就可以看到浮世繪尤其是歌川廣重風格的影子,莫奈對浮世繪的借鑒和吸收,更多的是在理念上,而遠不止於形式和色彩的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