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舌長期不睦
牙舌長期不睦是舌癌的症狀表現,舌癌是最常見的口腔癌,男性多於女性。舌癌多數為鱗癌,尤其在舌前2/3部位,腺癌較少見,多位於舌根部,舌根部有時也可發生淋巴上皮癌及未分化癌。舌癌多發生於舌緣,其次為舌尖、舌背及舌根等處,常為潰瘍型或浸潤型。一般惡性程度較高,生長快,浸潤性較強,常波及舌肌,致使舌運動受限,使說話、進食及吞咽均發生困難。舌癌還可發生遠處轉移,一般多轉移至肺部。
舌癌患者在臨床上表現為以下幾點:
1.多見於舌緣,其次為舌尖、舌背及舌腹等處,可有局部白斑病史或慢性刺激因素。
2.常為潰瘍型或浸潤型,生長快,疼痛明顯,浸潤性強。
3.可有舌運動受限,進食及吞咽困難。
4.常早期發生頸淋巴結轉移。
一旦患有舌癌,需采取以下辦法加以治療和防護。
——手術治療
舌癌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舌癌根治術是舌頜頸聯合根治術與胸大肌皮瓣移植術。手術可致患者麵部畸形和功能障礙,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所以患者會有抵觸情緒。有絕望、恐懼、拒絕治療的心理。這就需要患者與醫生的共同配合,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接受治療。達到康複的效果。
——注意口腔衛生
患者要培養每天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良好習慣。可以用生理鹽水或呋喃西林液交替衝洗,每日2次,衝洗管放於健側,防止傷口暴裂。
——定期檢查
發現牙體、牙周病要及時治療,如有病灶更應及早去除。如果發現有齲洞應早期填補;能修補利用的殘冠、殘根要及時處理,早些恢複牙齒的正常解剖形態;難以治愈,利用的殘冠、殘根,雖無發炎、疼痛等症狀,也要及時拔除,並按時鑲牙。發現良性病灶或癌前病變,如舌體部乳頭瘤或糜爛性扁平苔蘚等,應及時切除活檢,或積極治療,定期觀察。
——睡姿的調整
患者要去枕平臥位、頭偏向健側、頸部製動,防止牽拉胸大肌血管蒂。術後24小時後可予半坐臥位、拍背、勤翻身,可防止褥瘡的發生,保持室溫22~25度為宜。
——觀察體征
家屬要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尤其是呼吸,要保持呼吸道通暢,如有氣管切開,注意及時吸痰,防止阻塞致窒息,做好氣管套護理,輕輕拍背有利於痰液的咳出,指導病人有效咳痰。
——注意飲食的合理
舌癌患者在飲食方麵要特別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主食應以饅頭、麵包、包子、餃子等軟麵食為主,也可以選用雞胸脯、裏脊等較嫩的肉做菜,魚肉、蝦肉、肝泥等都可食用,可以用肉末做成鬆軟的丸子或肉餅。蛋類不油炸以外的各種烹調方法均可。蔬菜應切碎煮爛,不應食用拌菜或粗纖維較多的蔬菜,如芹菜、豆芽、韭菜、不食辣椒、芥末等強調味品。食用水果應去皮,香蕉、桔子、蘋果、梨等均可食用。不食花生、杏仁、核桃等幹堅果類,但可以食花生醬、芝麻醬、杏仁酪等食品。
牙齒鬆動
一般來說,造成牙齒鬆動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外傷
當外傷直接碰撞牙齒時,若有輕度鬆動,服用一些消炎藥即可,若鬆動嚴重或脫位、移位時,就應把牙齒複位,然後結紮固定於相鄰的牙齒上,並服用消炎藥,保持口腔衛生,短期內禁用此牙等等,過1~2個月此牙即可恢複正常。
——牙周炎
牙周炎急性發作時出現的牙齒鬆動,治療主要是控製炎症,一旦急性炎症緩解,牙齒鬆動情況也能減輕或消失。
——用力咬硬物
個別牙咬合力量過大或咬合關係異常時出現的牙齒鬆動,一般經醫生調整咬合後,消除咬合創傷,牙槽骨能自我修複,牙齒也可恢複穩固狀態
牙齒鬆動一般多是由於牙周炎起的。牙周炎是指發生在牙齦、牙周韌帶、牙骨質和牙槽骨部位的慢性炎症,多數病例由長期存在的牙齦炎發展而來,形成牙周袋和牙槽骨吸收症狀。由於病程緩慢,早期症狀不造成明顯痛苦,因此不會引起患者注意,忽略了及時的就診時間,使支持組織的破壞逐漸加重,最終導致牙齒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