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萬歲通天元年(1 / 1)

(注:聖旨原件藏於南華寺,文中標點為編者所加)

唐、宋皇帝賜諡六祖慧能大師封號

唐憲宗:諡大師曰大鑒禪師。(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

宋太宗:家諡大鑒真空禪師,詔新師塔曰太平興國之塔。(約公元977—983年間)

宋仁宗:天聖十年(公元1032年)迎師真身及衣缽,入大內供養。加諡大鑒真空普覺禪師。

宋神宗:加諡大鑒真空普覺圓明禪師。(約公元1069—1085年間)

以上唐、宋皇上賜額,是對六祖慧能創立南禪宗功績的高度肯定,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

如唐武則天的聖旨首先肯定了六祖大師“入大乘之頓教,表無相之真宗”的偉大功勳,說六祖大師德光先聖“,因此,有相當良好的社會效果:“萬機無惱,八識俱安,功超解脫之門,心證菩提之岸。”

武則天的聖旨,表達了她所代表的統治者也有德政仁和,社會和諧穩定的願望,並高度肯定六祖大師以超人之功,使民眾解脫苦難,使社會安康。無疑,這是進步的。

同時,武則天悟到了自己“身居極位”,“恨不趨陪下位,側奉聆音”,這是謙語,卻也是對六祖智慧的高度評價,對六祖大師“大濟群生”的報恩思想和功績的摯誠評價。

武則天給六祖大師贈送的禮物,用她的話說“前件物微”,但也是一片心意,更是六祖大師佛教思想產生社會影響的例證。武則天派員看望六祖並賜給六祖禮物,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感恩報恩,是感四重恩之一的佛恩的一種表現。武則天既信道,又信佛,平常念的《金剛經》,經義開頭四句偈子天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正是這位高高在上的女皇帝所做的開經偈。

佛教所謂“報答四恩”者,有些文章是這樣表述的:“四恩者,一父,二母,三如來,四說法師(本師)也。父與母,生育我之形骸;如來法師,長養我之智慧,皆恩之極重而難報者。”報答父母之恩,唯有盡勞盡養,得親之心,引導父母以出世之法而已。報答師長之恩,唯有依教奉行,四事供養而已。至於如來之恩,尤難言服,唯有發菩提心,玄宏誓願,仰學菩薩而已。

即使是“身居極位”的武則天,也是不忘記“三寶恩”的。她的聖旨其實也是報恩的一種宣言。她是懂得“三寶恩”的。因為三寶“中僧寶指引讓民眾以至皇帝知信佛學佛;法寶的信奉受行而又解脫乃至成佛的可能;佛寶的慈悲使得佛的方法可信可學,所以說三寶”對我們有無上的恩德。

唐代武則天、王維等人為六祖撰寫的碑。

武則天稱讚六祖“德光先聖……聲譽四海,萬機無惱,八識俱安,功超解脫之門,心證菩提之岸。”她謙遜地說:“朕以身居極位,事繼繁煎,空披頂戴之誠,佇想醍醐之味,恨不趨陪下位,側奉聆音,傾求出離之源,高步妙峰之頂。”女皇帝似醒悟了些,給六祖的頓教以很高的地位,理解到在佛教麵前,皇帝亦應如平民,“趨陪於“下位”,站在一旁聆聽六祖講座。她雖“身居極位”,但更有高者如佛的“妙峰之頂”,更有妙者是“出離之源”。她這樣理解六祖的深思所在:“師以宏揚之內,大濟群生,橫舟楫於苦海之中,究沉溺於愛河之岸。”她盛讚是一種報恩,送禮也是一種報恩。武則天的“聖旨”,再次證明,佛恩是要真誠地報答的,不管是平民百姓,還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