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敬上——如何處好與上司的關係(1 / 3)

捧場的精髓是要想方設法維護上級的麵子和尊嚴。具體來講,我們不可“居功自傲”;不能隻顧下棋不分對手;不能不長眼色不會變色。

40.領頭功,一定要“讓”給領導

人都是喜歡別人對自己恭敬的。對上級來說尤其是如此,你對上級表現恭敬,他也會反過來重視你。如果在上級麵前一味地強調個性或是桀驁不馴,縱使你學富五車、才高八鬥,也沒有人為你提供用武之地。

清朝末年著名學者俞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個京城的官吏,要調到外地上任。臨行前,他去跟恩師辭別。恩師對他說:“外地不比京城,在那兒做官很不容易,你應該謹慎行事。”官吏說:“沒關係。現在的人都喜歡聽好話,我呀,準備了一百頂高帽子,見人就送他一頂,不至於有什麼麻煩。”恩師一聽這話,很生氣,以教訓的口吻對他的學生說:“我反複告訴過你,做人要正直,對人也該如此,你怎麼能這樣?”官吏說:“恩師息怒,我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要知道,天底下像您這樣不喜歡戴高帽的能有幾位呢?”官吏的話剛說完,恩師就得意地點了點頭:“你說的倒也是。”從恩師家出來,官吏對他的朋友說:“我準備的一百頂高帽,現在僅剩九十九頂了!”

這雖然是個笑話,但卻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誰都喜歡聽讚美的話,就連那位教育學生“為人要正直”的老師也未能免俗。

人都是喜歡別人對自己恭敬的。對上級來說尤其是如此,你對上級表現恭敬,他也會反過來重視你。如果在上級麵前一味地強調個性或是桀驁不馴,縱使你學富五車、才高八鬥,也沒有人為你提供用武之地。

恭維不等於奉承,欣賞不等於餡媚。恭維與欣賞領導的某個特點,意味著肯定這個特點。隻要是優點、是長處,對集體有利,你可以毫無顧忌地表示你的讚美之情。領導也需要從別人的評價中,了解自己的成就以及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當受到稱讚時,他的自尊心會得到滿足,並對稱讚者產生好感。你的聰明才智需要得到賞識,但在他麵前故意顯示自己,則不免有做作之嫌。領導甚至會因此認為你是一個自大狂,是一個恃才傲慢,盛氣淩人的人,從而在心理上覺得你難以相處,而彼此間就缺乏一種默契。把握合適的度,讓領導心甘情願地接受你的恭維才是高明的。秘訣之一,就是把功“讓”給領導。

工作完成之後,盡可能地把功勞套在領導名下,讓領導臉上光彩,以後他自然記得你的作為,給你更多的建功立業的機會。如果你缺乏遠大抱負,斤斤計較一己之得,一棋之勝,隻喜歡讓自己光彩,可能就會得罪領導,得不償失。

但需要注意的是讓功一事不可在外麵或同事中張揚,否則不如不讓的好,雖然這樣做有可能埋沒了你的才華,但你的領導總會找機會還給你這筆人情債的。同樣,把過失攬到自己頭上,更容易換取領導的感激之情。上司對你有感恩之情,自然會對你今後的事業有所幫助。他可以助你一臂之力,成為你的“梯子”或“助推器”。反之,若你一個人攬下所有的功勞,忽視了上司的存在,那結果可能會很慘烈。

所以,你的上司會扮演哪一種角色,關鍵取決於你與他之間建立什麼樣的關係,他喜歡你、賞識你、信賴你,就會甘當“梯子”或“助推器”;他厭惡你、妒忌你、猜疑你,自然就要扮演“攔路虎”或“絆腳石”的角色。每個人從自己的利益出發,無不希望與頂頭上司搞好關係,但有的人如願,有的人失意。可以說,成功者幾乎都恰當地把握了與上司相處的分寸。

某釀酒廠因酒質量問題嚴重,引起社會和輿論的關注。省電視台記者到該廠去采訪時,最先碰到該廠的銷售科長張星,張星害怕被電視台曝光後承擔責任,於是就推卸道:“找廠長去,廠長說了算,廠長就在辦公室裏呢!”結果,記者直奔辦公室,廠長想回避已來不及了,隻好接受采訪,搞得他非常難堪。事後,廠長得知張星不僅不提前報信,反而說了那麼一句話,非常惱火,幾天後就炒了張星的魷魚。

張星也許當時是無意的,但他應知道,記者采訪質量問題是件不光彩的事。作為一名下屬,應從領導的角度出發,除了實事求是地講明問題的原因,還應替領導遮羞,維護領導的尊嚴。自己承擔些責任,即使不能把記者引開或給廠長通風報信,也不應該把責任一股腦推在廠長身上。張星的做法給我們提了醒,壞事不要推給領導,而應該在領導有危機的時刻,挺身而出。代領導受過除了嚴重性、原則性的錯誤之外,實際上是無可非議的。一方麵,從個人的角度看,代領導受過實際上考驗了一個人的義氣,自己也可以從被“冤枉”的過程中更好地預防錯誤。另一方麵,從單位工作整體角度看,你把過失攬在自己身上,使領導開脫了,維護了領導的權威和尊嚴,這樣就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影響工作的正常進行。

在評功論賞時,人總是喜歡衝在前麵;而犯了錯誤或有了過失以後,大多數都有後退的心理。所以,請人代功,替人受過,就是助你職業生涯成功的不二選擇了。

41.不但要捧月亮,也要捧星星

人們常說,狹路相逢勇者勝,這被普遍地應用在作戰中來鼓舞軍士的鬥誌。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進攻則不一定會帶來很好的結果,尤其是在人際關係的建立方麵。更有人說,狹路相逢退者勝。而這裏的退不是懦弱,而是一種智慧。因為懂得得謙讓的人,其實是為自己讓路。

在職場摸爬滾打了近十年的姚玉,已經從原來的小姚升格為姚主任,是中心主任身邊的“紅人”,手掌對外合作和設備采購的“生殺大權”。

在這樣一個幾乎是“領導集權製”的科研單位,誰能獲得大主任的青睞,誰就能“呼風喚雨”。隻可惜,在這場沒有刀光劍影的職場鬥爭中,隻有姚玉一個人脫穎而出。

姚主任“出身”並不好。學文的她,2002年剛到這個理工類科研單位時,隻是個辦公室文員。不難想象,她的工作無外乎整理文件、收集資料,還有給領導寫發言稿等等。在以論文和專利“論英雄”的科研單位,這個職務不說是最沒有技術含量的,也是無足輕重的。

就是在這個無足輕重的職務上,姚玉幹出了一番“大事業”,讓單位裏上上下下100多人見到自己都不得不恭敬地叫一聲“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