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誰沒念過錯別字(1 / 1)

誰沒念過錯別字

樂活

作者:王國華

一直到高中畢業,我還把“尷尬”讀成“砍介”,說出來太讓人“幹嘎”了。好在,平時很少用這個詞,隻是在讀小說讀散文時遇到,在心裏讀成啥樣又沒人知道,這樣稀裏糊塗混過來了。後來跟周圍的朋友交流,發現大家幾乎都讀過別字,特別是那些平時比較少見的,如“耄耋”啦、“饕餮”啦,隻好讀字讀半邊,就照貓畫虎地讀過去。

有一次去參加座談會,一位本地高官致辭,兩次把“蒞(音立)臨”讀成“位臨”。在場有一些來自京城和省會的尊貴客人,均見多識廣,一個個板著麵孔做聆聽狀。我心裏不是滋味,畢竟我也是地主之一,高官丟麵子,我們這些人臉上也跟著無光。看情況,高官應該不是第一次參加這種會,也不是第一次接觸這個詞,但怎麼就沒人提醒提醒他呢?也許他的手下都怕他,不敢告訴他真相?揭領導的短兒,是件後果不堪設想的事兒。我們隻能期望有個比他更大的官來提醒他,但比他更大的大官,或許笑話更多……

身在高位的人念錯別字確實不應該,普通人讀錯別字更在所難免。一旦發現了問題,要及時想轍,給自己找台階下。比如,你可以說,喲謔,露出“破腚”(破綻)啦!故意念錯一個字,掩蓋上一個錯別字帶來的尷尬,既自然又風趣,這種火候不好把握。有一次,一個外地朋友來,本地幾個朋友樂哈哈地說:“走,凶酒去!”外地朋友抽空小聲問我:“剛才那幾位朋友是不是念錯了,應該是‘續(酗)酒’吧?”我無奈地看著他,心想,一點幽默感都沒有的家夥,我該怎麼跟你解釋呢?

有一些字,原先讀音有點怪,一般讀者經常讀錯。比如“確鑿(音做)”“呆(音挨)板”、“曝(音瀑)光”等,後來因為念錯的人太多,相關部門大概覺得既然念錯的人占大多數,幹脆就坡下驢,因勢利導,拋棄“正確”的讀音,一律采用錯誤的讀音吧。於是成了今天的“確鑿(zao)”,“呆(dai)板”和“曝(bao)光”,可見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對錯都是相對的。

(杜偉雄薦自《中國新聞周刊》)

責編:E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