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茅盾文學獎評委須3個月讀完252部候選作品(1 / 1)

茅盾文學獎評委須3個月讀完252部候選作品

堪稱“中國文學界奧林匹克”的第九屆茅盾文學獎近日公布參評作品目錄,進入長達3個月的評選階段。入選作品比上一屆多出74部,作品目錄上名家雲集:賈平凹的《古爐》和《老生》、蘇童的《黃雀記》、韓少功的《日夜書》、王安憶的《天香》、嚴歌苓的《媽閣是座城》和《陸犯焉識》、王蒙的《這邊風景》。252部參評作品中將誕生10部提名作品,最終獲獎作品將在5部以內。

自第八屆茅盾文學獎開始,“持有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的重點文學網站”即有資格推薦作品,因此,晉江文學城、半壁江中文網和中文在線3家文學網站共推薦了5部網絡文學作品,占252部入選作品的2%;另一名網絡寫手“唐七”的作品也由一家出版社推薦入圍。

根據評選流程,每位評委要在3個月內讀完這252部作品,並進行實名製投票。有業內人士質疑這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另一方麵,因茅盾文學獎每4年舉行一次,雖然有的評委在4年中熟悉參評作品,但在閱讀數量如此之巨的評選過程中,是否會有評委隻根據作者的知名度來投票?

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曾任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評委的陳曉明向記者證實:“由於評委都是大學教師、文學評論家、研究員等專業人士,本身具有一定閱讀麵和專業判斷力,確實已經有了4年的閱讀積累,相當一部分作品是之前讀過的。就我而言,上一屆茅獎的參評作品,有一半是讀過的,精讀過的也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