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猶太人用智慧講誠信(2)(1 / 2)

猶太民族在走過兩千多年的“夜路”之後,摸索出了“瞎子點燈”的商業智慧。作為一個長期寄居於其他民族之中的共同體,作為一個“軟弱”而又“硬著頸項”的民族,武裝起義、示威遊行等反抗是極其愚蠢的,最理智的辦法就是讓所寄居社會的民主統治者明白猶太人對他們及整個社會的價值。

“瞎子點燈”的邏輯讓人們彼此相互了解,從而能夠得出雙方共榮共生的結局,這正是猶太人的高妙之處。

信守契約為你積累財富

一個沒有信用的人,就好比牆上的蘆葦,終究站不住腳跟。而一個有信用的人,不論你處在什麼環境下,因為你有“重信守約”的好名聲,別人自然會格外地相信你。這樣一來,你在無形之中就為自己積累了一筆巨大的財富。

在這個世界上,有的財富是有形的,伸手可及,比如別墅、私車、存款等,有的財富卻是無形的,比如名聲、信用、口碑。猶太商人認為,要想成為一個富人,首先得遵守信用。這是因為,信用是一筆無形的財富。

可想而知,一個口碑不好、信用敗壞的人,本身就不能贏得他人的好感,更別說博取他人的信任了。所以,對商人來說,一定要注重自己的信用。

曾經有一個叫凱倫的猶太人。有一年,他向友人借了40萬元,沒有財產擔保,也沒有存單抵押,隻有一句話:“相信我,年底無論如何都還你。”

到了年底,他的資金周轉非常困難,外債催不回來,欠款又催得緊。為了還朋友這40萬元,他絞盡腦汁才籌足20萬元,餘下的20萬元怎麼也籌不到。最後,他決定用自家的私房去抵押貸款,銀行評估房屋價值24萬元,但隻能抵押18萬元。凱倫橫下一條心,與老婆鄭重商量後,把房子以20萬元低價賣出去,終於籌齊40萬元。一家人再到市郊租了一間房屋住。

曾經在商海裏溺過水的凱倫再到商海裏搏擊,自然會小心謹慎,而且遇亂不驚。由於他的信譽好,生意夥伴們都願意同他交往,兩年後,他又成功了,不僅還清了債務,還賺了一大筆錢。每當有人問他怎樣起死回生時,他便會鄭重地告訴對方:“是信用!”

做生意,不能沒有信用。一個沒有信用的人,就好比牆上的蘆葦,終究站不住腳跟。而一個有信用的人,不論你處在什麼環境下,因為你有“重信守約”的好名聲,別人自然會格外地相信你。這樣一來,你在無形之中就為自己積累了一筆巨大的財富。

遵守承諾帶給你滾滾財源

商業交易是在信任的基礎上完成的,不論是達成的書麵協議,還是口頭上約定的承諾,隻有不折不扣地履行,才會贏得重信守約的聲譽。

猶太經典《塔木德》指出,倘若有人說猶太人欺騙了你,那麼不要相信,因為猶太人天生不會欺騙。猶太商人提倡的是誠信第一,他們在遭受過無數精心安排的謊言與圈套後,並沒有背棄上帝的教誨,仍遵守約法,以誠實取信於人,並且相信必定能得到回報。所以,猶太商人的商業交易是在信任的基礎上完成的,不論是達成的書麵協議,還是口頭上約定的承諾,猶太商人都會不折不扣地履行。這樣,他們才贏得重信守約的聲譽。

作為猶太人的經典著作,《塔木德》規定了商業法規的基本思想和原始做法。猶太民族的先哲們在其他民族還處於農耕時,就預測到將來社會的發展趨勢,並作出種種規定,真可謂極具先見之明。這些法規在現代生活中,也已被證明是合理和有效的規定,對於商業史和法律史都具有重大意義。這種基本思路和具體規範,對猶太商人形成其獨特的經營風格,對現代商業世界的價值標準,都具有深遠的影響。

美國有個猶太人開的“棕色漿果烤房”,這個烤麵包坊的女主人叫凱莎琳,有一手很好的烹調技術。店麵小,不顯眼,兩個女兒做雇員。第一年,生意興旺,買賣紅火。又過了兩年,小店變成了公司。沒過多少年,凱莎琳就被尊稱為“麵包大亨”,年營業額上升到400萬美元,成了大企業家。

辦店之初,凱莎琳說:“做生意,沒有一定的規矩可循,完全靠經營者的隨機應變。但我抱定一個原則,就是‘誠實不欺’四個字,以不變應萬變,強調隻賺應該賺的錢。”為此,她首先精確地計算了麵包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潤,訂出公平的價格,並標在包裝上。

其次,她公開聲明,“貨逾三天賣不出,過期麵包收回”,並在麵包上注明烘烤日期。她派出汽車,每天給經銷商送去新鮮的麵包,收回舊麵包,常年如此,毫不馬虎,也不吝惜。

一次,凱莎琳派出的汽車裝載著收回的麵包,途經一個火災區。那裏食品短缺,饑餓的人們發現了麵包車,一哄而上,要買車裏的麵包。這可急壞了押車人員:不管他們多麼同情饑餓的群眾,也不敢把舊麵包賣出去,不然會被老板開除。一方要買,一方不敢賣,怎樣處理這件事?這時,一個押運員向購買者說:“本公司不賣過期麵包,但並沒有規定不允許強買。大家可以強買貨物,憑良心扔些錢就可以了。”他懇求在場的記者把他們勸阻及人們強買麵包的情景拍下來,用這些照片去向老板作出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