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燕鮑翅參 營養幾何?(1 / 2)

燕鮑翅參 營養幾何?

食事 健康

作者:阮光鋒

人們曆來把“山珍海味”視為美食中的極品,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越來越多的人都向往著吃點那些傳說中的山珍海味。在傳統文化習俗中,山珍海味自然少不了“燕窩”“鮑魚”“魚翅”“海參”。它們以高昂的價格被人們視為飲食中的稀罕品。不過,它們價格這麼高,營養價值究竟如何呢?是否跟其高昂的價格相匹配呢?

鮑 魚

很多人說到鮑魚,都知道它是一種名貴的食材,而且都以為是一種魚類。其實,鮑魚雖名為魚,但它並不是魚。鮑魚是屬於腹足綱、鮑科的單殼海生貝類。價格高昂的鮑魚常常是高檔宴會的主角,也是著名的美食材料。不過,鮑魚的營養價值究竟怎麼樣呢?

其實,從營養成分來分析,鮑魚和河蚌、田螺的營養價值相當接近,蛋白質、脂肪、鐵、B族維生素的含量差異也不大。100克鮑魚中蛋白質的含量是12.6克,田螺是11.0克,而河蚌是10.9克。脂肪含量依次是0.8克、0.2克和0.8克。可見,它們都屬於低脂肪的食品。由於它們的水分含量都很高,去除水分後,其幹品的蛋白質含量相差不多,都在50%以上,河蚌的蛋白質含量最高,達到幹重的70%,所以,它們也是高蛋白食品。另外,鮑魚中還含有一些碳水化合物,約6.6%,對於動物食品來說,這些糖分就很高了,會給鮑魚帶來更多鮮美的口感。

從礦物質的含量來看,鮑魚可以說是相當出色的,鐵和鈣的含量極其豐富。但這是各種貝類食物的共同特點,並不是鮑魚所特有的優勢。事實上,鮑魚的鈣含量低於田螺,而鋅含量低於河蚌,隻有鈉含量十分突出,這也是它鮮美的理由之一——因為鮮味和鹹味是相輔相成的,有足夠的鹹味,鮮味就更容易突出。如果比較膽固醇的含量,那麼鮑魚的膽固醇含量比其他螺、蚌類食品都要高一些,也高於普通的肉類食品。可見,鮑魚高鈉高膽固醇,對於高血壓、高血脂病人來說,這樣的美味也是不宜多吃的。

另外,鮑魚是貝類,在吃鮮鮑魚的時候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最主要的就是寄生蟲了。對貝類病原性寄生蟲的研究發現,鮑魚中可能存在的寄生蟲包括鮑魚帕金蟲、鮑魚腎形雙孢子球蟲和盤蜷蟲等。

總的來說,鮑魚是一種美味的食品,它高蛋白、低脂肪而高膽固醇,營養價值不錯,但也並不比其他貝類食物更高,對於高血壓、高血脂病人來說,高膽固醇、高鈉都是不利健康的;如果吃新鮮鮑魚,它還存在寄生蟲的風險。

魚 翅

對消費者而言,很多人並不真正了解魚翅,存有許多誤解。調查顯示,從字麵上看,魚翅很容易被理解成“魚的翅”,使得許多消費者認為魚翅很神秘,而且很多人並不知道魚翅是用什麼做的,也不知道魚翅來自於鯊魚鰭。在現代人高檔宴請中,基本已形成了“無翅不成席”的潛規則。

中醫認為魚翅能“益氣、補虛、開胃”,經營魚翅的商家也會告訴你“魚翅有極為豐富的營養”、“富含膠原蛋白,有預防骨骼老化、防癌抗癌、滋養肌膚、延年益壽等功效”。其實從營養學角度看,魚翅並不具有特殊的營養價值。研究發現,每100克魚翅(幹品)中含有蛋白質83.5克、脂肪0.3克、鈣146毫克、鐵15.2毫克、磷194毫克,它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同時還含有豐富的鈣、鐵等礦物質元素。魚翅的蛋白質主要是膠原蛋白,屬於不完全蛋白的一種,因此吸收利用率較低,營養價值遠不及來自雞蛋、牛奶和肉類的蛋白質。很多女性朋友認為攝入這種膠原蛋白能美容,其實未必,因為所有的蛋白質進入人體後先要分解成氨基酸,並非許多人理解的吃膠原蛋白就能補充膠原蛋白。

有研究發現,魚翅中水銀和其他重金屬的含量均比其他魚類高得多。這是因為人類把工業生產過程中的廢水不斷排進海洋,使得海水中水銀和其他重金屬含量升高,海洋生物也隨之受到影響。鯊魚處於海洋食物鏈的頂端,海洋中多數生物都可以成為它的食物,各類魚蝦體內的有害物質自然富集在鯊魚身上。因此,多吃鯊魚肉、魚翅還可能對健康有害。

另一方麵,魚翅的取得會造成鯊魚數量急劇下降。從生態平衡以及保護野生動物的角度,也不提倡吃魚翅。

燕 窩

燕窩是海鳥金絲燕的巢穴,多建在熱帶、亞熱帶海島的懸崖絕壁上,金絲燕在春季開始做窩,它的口腔能分泌出一種膠質唾液,吐出後經海風吹幹,變成半透明而略帶黃色的物質,燕窩就是這樣形成的。正因為如此,古人有“金絲燕唾液築巢窩,外形半月,色潔白,虛損勞瘵用之瘥”的句子。

簡言之,燕窩的主要成分就是燕子的唾沫。由於天然燕窩(包括家燕窩和洞燕窩)在形成過程中會帶有羽毛或沙土等雜物,所以燕窩采集後,需經過分揀、用水浸泡、清潔、去除羽毛等雜物、重新塑型、加熱烘幹、分裝等工藝製成食用燕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