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淮東諸軍不但沒有馳援戰區,反而從淮陰調來大批水軍東下,封鎖淮河河麵。宋軍立柵為水城,大小戰船陳列江麵,南岸宋軍步兵嚴陣以待。由楚州至山陽全是宋軍聯營,怕沒有10萬之眾。
宋軍向東麵設防,看樣子倒是像準備與忠義軍開戰似的。季先過河已經有十幾日了,遲遲沒有消息,難道還沒有和楚州當局聯係上?巴根台百思不解。
又過了幾天,負責先期聯絡的季先帶著一個宋軍軍官回到漣水總參,麵見巴根台。這個宋軍軍官自報家門:“我是大宋武鋒軍副將,楚州都監沈鐸,專門負責聯絡各路義軍事項。聞山東忠義軍有意重歸故國,我奉江淮製置使賈涉大人將令,專門拜望王大帥,接洽山東義軍投誠事項。”
巴根台麵色一沉,說道:“我山東忠義軍奮戰經年,不聞大宋一糧一械,一兵一卒之援。今我等舉全山東13州70餘城之地,重歸3百年之故國,是歸義之舉,怎麼成了投誠了?你們沿江布置大軍,對我等嚴加戒備,這又是何意?”
沈鐸也不隱瞞,說道:“我朝立國數百年,從無擁13州之地而來歸效之事。賈製帥心有疑慮,生怕有詐,是以增兵設防,請王大帥見諒。”
巴根台一擺手,命海春將山東地圖鹵簿呈上,說道:“沈大人,這是山東東、西兩路的全部圖冊,今天全部奉上,這還不能表明我們的誠意嗎?”
沈鐸眼睛都睜大了,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2百年來,宋朝除了喪師失地就是喪師失地,沒有一次占領13州的先例,就算是名將嶽飛也沒有做到。而這樣一件奇功卻沒來由的落到自己和楚州諸公的頭上,朝廷將會有多麼大的封賞啊!這不是天上掉的大餡餅嗎麼?!
沈鐸抬起頭看著巴根台說道:“王大帥,我這就回去麵見賈大人,請他奏明聖上,大大的封賞你們。這些圖冊我能帶回去嗎?”
巴根台說道:“這些圖冊本來就是獻給國家的,自然要由你帶回去。但是我軍也有很多困難,需要稟明楚州製帥。第一,我軍奮戰經年,前出過遠,補給不暢,傷員無法及時救治,因此急需糧械補充,最好還有藥品和馬匹,以安軍心。
第二,我軍遠來歸順本朝,絕無二心,請製帥賈大人立即撤除江防,以免我軍將士誤會,起不必要的衝突。”
沈鐸沉吟著說道:“這恐怕還要請聖旨定奪。不過你放心,你們的意思我會轉告賈大人,你們就等著好消息吧。”巴根台點點頭,命季先招待沈鐸酒飯,隨後率百名精銳忠義軍乘船護送沈鐸回到楚州。
沈鐸走後,李全憂慮的說:“我怎麼聽著這姓沈的話不是味兒啊。好像我們是混不下去了,窮慼來投似的,指著他們賞兩碗飯吃呐!”
巴根台說道:“咱們帶著幾萬大軍,翻翻滾滾殺過來,人家有戒心也是正常的。現在當務之急是糧草問題,看這姓沈的下回來怎麼說吧。”
李全說道:“我看是指望不上這幫人。棟梁你信不信,最後還是要靠益都老營的糧草接濟我們。”
海春說道:“三哥,當初主張南下是你,到現在發牢騷也是你,你這人有譜兒沒譜兒啊。”
海春是巴根台親信之人,所有的文牘書稿,公私函件都是由這個美麗的姑娘處理,位置何等重要。加之她為人直率,直言不諱,巴根台對她幾乎是言無不從,因此海春在軍中威信很高,連李全也敬她三分。
聽她出言埋怨也不介意,李全嘿然一笑說道:“海春啊海春,我又不是諸葛公能掐會算,那時候我知道楚州的那幫官兒是什麼人啊。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就不信鬥不過這幫臭文人。”
巴根台說道:“咱是來歸順效命的,不是來鬥氣開戰的,和他們計較什麼。現在淮東危急,還是團結一致先打退了仆散安貞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