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資源之殤(2 / 2)

黃凱問道:“附近有沒有水道可以利用?”

兀良哈台說道:“在洪紮赫以東30公裏左右就是捷列克河,但是山高林密,沒有道路。即便是我們開出一條道路通往捷列克河,那山間河流落差極大,水流湍急,根本無法行船。”

黃凱鬱悶的說道:“你的意思是達吉斯坦的煤炭我們根本用不上?那麼別的地方呢?”

兀良哈台說道:“在烏拉爾山以東伊塞特河流域,我們發現了可開采的大規模鐵礦山。但是同樣存在運輸問題,要想修建一條橫穿烏拉爾山的道路,難比登天。不過我倒是認為,這個礦區值得我們下大力氣。”

特倫敖都問道:“為什麼呢?”

兀良哈台說道:“因為我在這一地區發現了金礦,而且品質很高。”

滿屋子的參謀們眼睛都放光了,金子啊,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人拚命,不就是為了金子麼?沒想到烏拉爾的另一側,就是一座金山!

巴根台喝道:“金子能吃麼?能喝麼?!無非就是一堆黃色的金屬,我絕不會把我寶貴的人力物力浪費在這種東西上。兀良哈台,你接著說!”

兀良哈台隻好說道:“我勘探隊在羅斯托夫以西,一直到頓涅茨克地區,發現了大量的煤礦,而且在頓涅茨克以西的克裏沃羅格地區有鐵礦。”

巴根台說道:“你的意思是可以利用頓河水運了?但是克裏沃羅格如此遙遠,已經到了第聶伯河了,你讓我到黑海裏拉鐵礦麼?”

兀良哈台卻笑道:“長官,正是如此!我在刻赤的丘陵地區發現了大量淺埋鐵礦,這裏直通亞速海和頓河入海口。我們何必去開采克裏沃羅格山區鐵礦呢?”

特倫敖都說道:“我明白了,你真正想開采的,是刻赤地區的鐵礦和羅斯托夫附近的煤礦,這樣可以利用頓河水運。可是我們的工業基地在伏爾加河上的奇斯托波爾,你從頓河水運難道要運到北俄羅斯麼?”

兀良哈台指著地圖,頓河大拐彎和伏爾加河大拐彎地區說道:“如果我們在這裏開鑿一條運河,那麼就可以溝通兩大水係。從頓河和亞速海開采的礦產資源,就可以大規模向奇斯托波爾運輸。這就是我的建議,請長官斟酌。”

巴根台點點頭,其實他早就有修建伏爾加-頓河運河的打算。他是出於戰略目的,不如此,蒙古-不裏阿耳聯合海軍就不能進入黑海,進而進入地中海,影響整個世界。但是他是修過運河的,他知道100多公裏的運河難度有多大,需要動用多少人力物力,所以一直不敢下這個決心。

但是從兀良哈台的彙報來看,即使是從資源的角度來看,這條運河也非修不可。否則刻赤的鐵,羅斯托夫的的煤就無法運到奇斯托波爾,缺乏最重要的原材料,這個工業基地終究是無源之水。

巴根台指著地圖說道:“那麼這裏的地形你考察過麼?有沒有可能開挖運河?”

兀良哈台說道:“這裏偏伏爾加河一側,有一個兩條水係的分水嶺,本來就有很多小河流是半聯通的,有數十百條之多。我觀察這一地區很久了,冬天當然不可能聯通,但是春水泛濫的時候兩大水係的支流真的聯在一起的。我甚至從空中看到了小船往來,遇到不能過的地方,當地土人就拖著樹皮船從這條小溪到那條小溪,不過幾十米的距離。所以,我認為修建運河,溝通兩大水係是可能的。

但是這個地區兩邊低,中間高,我初步測算過,落差足有100多米。如果要行船,隻是要修建10餘座水壩,控製水位。所以,修建這條運河有可行性,但是並不容易。”

黃凱神情落寞的說道:“當年巴根台長官修建益都運河,我父就是修河工人。在那個可怕的冬天,我父就死在了西十裏村的運河大壩上,那年我隻有8歲,而巴根台長官也差點死在運河上。 修建運河的代價,沒有人比我更明白,像我父一樣死在工地上的足有6千多人。

那個時候,我們是為了吃飯,為了益都山區十萬窮苦流民。現在我們又要修河,一條比益都運河更為艱險的運河,我們是為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