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王在何方(2 / 2)

拉米金拖的起,巴拉科夫可拖不起,天氣不等人啊。裏加灣10月份就要開始封凍,現在已經9月份了。蒙古艦隊已經整裝待發,隻等待一個好天氣,2千大軍,數十艘戰艦就會出現在裏加城下。陶裏斯卓有成效的工作讓蒙古對道加瓦河的水文狀況已經了如指掌,唯一的問題是,打下裏加城交給誰。而巴拉科夫遲遲無法給脫爾赤長官答複,可以想象,那脾氣暴躁的公子哥現在肯定在大發雷霆,破口大罵。

可是巴拉科夫真的沒辦法給脫爾赤長官提供人選,最有可能的人連麵都沒有見過,你讓他怎麼給個長官準確消息。這是牽涉到蒙古在波羅的海東岸的戰略大計,以蒙古軍隊的戰鬥力,攻克裏加城不是什麼難事,問題是要把裏加變成一個十字軍後方的釘子,這就難了。以巴拉科夫看來,眼前的這些拉脫維亞人,包括瑟米利亞的維斯塔爾茲公爵,最先投靠他的奧斯塔德伯爵,都不具備這個威望,也不具備這個能力。

波羅的海的冰封期足有4個月之久,在這段時間蒙古人不可能從大海上給拉脫維亞人充足的補給,頂多通過戰術飛艇傳遞消息,決定不了戰局。拉脫維亞人能不能堅守裏加,配合烏恩長官在東線發起的冬季攻勢?巴拉科夫的結論是,不能。

這些部落互不統屬,都是屬於各個部落貴族的私兵。雖然大部分人性格強悍,身手敏捷,稱得上武勇,但是毫無紀律,自由散漫,就是一些拿著刀槍的平民,根本就不是軍人。不服從命令,不聽指揮,不懂戰術,沒有團隊意識,全憑一腔血勇作戰。一旦遇到強大的敵人,這樣的人組成的軍隊就是戰五渣。

如果不能牽製立窩尼亞騎士團大量的兵力,那麼這次行動還有什麼意義?他唯一的指望,就是拉米金在拉脫維亞諸部中的威望,也隻有拉米金,能把這些烏合之眾團結起來。傳說中,拉米金公爵也很有才能,他有可能創造奇跡,就是說守住裏加城。

從情報總局的分析來看,和丹麥瓦爾德馬二世國王簽訂和平條約的是他,和羅馬教皇副代表巴爾多恩簽訂和平條約的是他,但是在蘇勒戰役團結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人,和十字軍死戰到底的也是他。戰勝之後,沒有忘乎所以,而是意識到實力的差距,適可而止,這就是中庫爾蘭的拉米金公爵所做的事情。

當人類遇到威脅的時候,一般人不是反抗,就是妥協投降。而和強大的對手談判,利用敵人的矛盾,遠交近攻,用較小的妥協獲得生存機會,這樣的人絕對不平凡。但是,當對手突破自己底線的時候,又能夠和敵人決一死戰,這同樣是大智慧,大勇氣。

可是為什麼文字上的拉米金公爵,和現實中的拉米金公爵不一樣呢?莫非是老邁消磨了他的智力,疾病削弱了他的勇氣?不,絕沒有這麼簡單。可是不管什麼原因,如果拉米金公爵不參加這次圍攻奧萊內之役,他就永遠失去了成為裏加之王的機會。

巴拉科夫當然能夠選擇別人,但是如果別人無法守住裏加城,政保總局和脫爾赤長官會發狂的,第一個就會追究他巴拉科夫的責任。他是立窩尼亞情報站的站長,這次行動的最高指揮官。他還在烏恩長官麵前擔保拉脫維亞人的戰鬥意誌,出了問題,這個黑鍋他不背誰來背。

巴拉科夫決定再等一天,隻有一天,林中的拉脫維亞部落忍耐已經到了極限,再拖下去有可能就逃散了。麵對著富庶的村鎮,忍住搶掠的欲望,在淒風苦雨中掙紮,這是蠻族做不到的。他們之所以能夠服從巴拉科夫的命令,那是因為這林中雖然艱苦,但是有美味的罐頭食品,有蒙古人凶神惡煞的殺人傳說,他們不願意得罪這位大神。人的忍耐終究是有限的,蠻族的耐心更是少的可憐。

好吧,我再給你最後一次機會,也是給我自己一個機會。如果你明天不能來到這裏,那麼我隻能進攻奧萊內,而且我不得不下令除掉你,以免你影響到將來拉脫維亞領袖的威望,不利於西線裏加作戰。

“報告!長官!埃格魯希姆斯急報,中庫爾蘭的拉米金公爵攻克尤爾馬拉,已經與留守埃格魯希姆斯的別拉諾夫長官取得聯係。拉米金通過別拉諾夫長官給你傳話,他將向匹內科伊、迪茲林姆希姆斯一線出擊,希望我軍立即向奧萊內進攻,然後北上橫掃日耳曼人的殖民區,與他彙合!”助手激動的向他報告了重大情報。

“他媽的!這個混蛋!”有生以來,巴拉科夫第一次爆出了粗口。隨著這一聲大罵,一顆懸著的心終於落到了肚子裏。看來,破口大罵確實使人放鬆,怪不得脫爾赤參謀長就喜歡這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