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裏加陷落(2 / 2)

所以,當蒙軍攻擊前進的時候,是呈散兵線狀態,單兵間隔距離很大,看起來雜亂無章,實際上運用起來非常靈活。現在的蒙古特戰旅,都是龍騎兵,行軍騎馬,作戰都是下馬步戰。

敵軍在猛烈火力打擊下潰退,槍騎兵連發起追擊,機槍迫擊炮伴隨攻擊。如果遇到堅固據點,迫擊炮就會首先打擊摧毀之,步槍和刺刀隨後猛烈衝鋒。如果是遇到敵重兵集團,機槍火力就首先打散敵陣列,然後步槍和刺刀衝鋒,接敵的時候首先手榴彈一頓招呼,隨後就是白刃突擊,時不時來一個三五人的步槍齊射。

這套戰法更為機動靈活,已經非常像一戰時期的戰術了。在這個時代,蒙古特種部隊麵對任何敵人,都是碾壓。可惜,蒙古特戰旅隻有3個,其中一個旅還在漠北草原保衛兀魯斯。而蒙軍戰線從波羅的海一直到小亞細亞,2個特戰旅在萬裏戰線上杯水車薪。以蒙古現在的工業實力,裝備這幾個旅也幾乎到了極限了。

蒙軍先頭連和工兵部隊,就是呈這種鬆散陣列前進。城內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城牆上的損失卻不大。蒙軍攻擊部隊哪裏管那一套,連屬迫擊炮連先對城頭一頓狂轟亂炸,先把城頭有生力量殺傷大半,然後工兵就開始架橋。

城頭守軍不是沒有勇士,在這種情況下仍然有人冒頭用弓箭襲擊蒙軍工兵。當然,這隻能招來機槍對城頭的火力壓製,歐洲那弓箭威力本身就和中原的弓箭沒法比。即使是射到倒黴的工兵身上,那鋼盔和戰術馬甲豈能讓這原始武器傷到要害,隻造成了幾個輕傷。

令先頭連長吃驚的是,數十名十字軍騎士,居然全身披掛從被打爛的城門洞中衝了出來,真是悍不畏死。2挺機槍的任務就是封鎖城門洞,這些騎士高呼著:“幫助!救治!守衛!”迎著機槍和步槍的猛烈火力,發起了敢死衝鋒。

這些勇敢的宗教戰士紛紛落馬,但是餘眾仍然冒死衝鋒,至少有十餘騎衝到了正在架橋的工兵群中。負責掩護的連還在壕溝西岸,這麼近的距離誰敢開槍射擊。先頭連長急要跳起來了,隔著一條寬達20米的壕溝,他過不去啊。十字軍騎士發起的決死衝鋒正是蒙軍最脆弱的時候。

工兵沒有配備長武器,隻有防身的手槍和工兵鏟。已經過壕的20多名工兵在一個排長的指揮下,拔出手槍就對這些騎兵射擊,隨後掄起工兵鏟就衝入殘餘的幾個十字軍重騎兵之中。這些戰鬥工兵大部分都是老兵,技術精湛不說,哪個不是身經百戰。那工兵鏟都是好鋼口,鏟刃鋒利無比,最適合近距離搏殺,那些歐洲騎士所謂的重甲無非就是鎖子甲-魚鱗甲的複合甲胄,哪裏能擋住這鋒銳神兵。

殘餘的三人三騎以雷霆之勢衝進了工兵群裏,撞飛了7、8個蒙古士兵。工兵排長大吼著一鏟就把一個騎兵劈下戰馬,其餘二人也被工兵鏟圍住亂砍亂剁,很快就死於非命。隨著這些騎士衝鋒的裏加民兵哪裏見過這麼殘酷的場麵,早就嚇的縮回城內。

這也是城內守軍最後一次有組織的抵抗。十分鍾之後,工兵部隊已經把對岸的夯基礎建好,摺疊橋穩穩的落在基礎上,蒙軍工兵付出了3死8重傷的代價。先頭連從浮橋上衝進城內,占領了城門內側的大片地區。後續部隊隨著這條鮮血開辟的道路發起迅猛攻擊,裏加就此喪失了任何希望。

巴拉科夫對著他身側的拉脫維亞貴族說道:“戲看完了,該我們上了,走!我們現在就上岸,你們指揮解放軍立即攻擊其他三麵的城門,牽製城內的守軍,盡量減少蒙軍特種部隊的傷亡。”

他振臂高呼:“拉脫維亞!”

“前進!”拉脫維亞貴族中爆發出激昂的呐喊,這已經是新拉脫維亞的戰鬥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