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做大雁,別做海鷗(4)(1 / 2)

歲月留香

一個年輕人,躊躇滿誌,一心想幹出一番事業,有所作為,可偏偏天不遂人願。工作上,他很不順心,四處碰壁,屢遭譏諷嘲笑,幾年過去了,仍然一事無成,在經過思想上痛苦的選擇後,他獨自一人來到了一處偏僻的小地方,過起了隱居的生活。他把讀書寫作作為自已惟一的工作和目標。5年過去了,10年,20年……他仍然默默地從事著自己惟一的工作。他一輩子沒有結婚,沒有子女,沒有享受過平常人享受的幸福和快樂,隻有一隻狗陪伴他左右。直到1850年,他一生中最後一部著作《附錄與補遺》才在一位朋友的幫助下付梓出版,而此時,站在人生盡頭的他,垂老的頭顱已失去了承受月桂花環的興致和信心。在他去世後的許多年裏,人們開始注意到他生前寫下的大量哲學作品,並給予了較高的評價。現代主義文學大師卡夫卡這樣評價他:“僅僅因為他的語言,我們就應該無條件地拜讀他的作品。”這個人,就是世界著名的哲學家叔本華。他在生前寫下了大量哲學著作,卻無人知曉,無人理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關於他的哲學理論和著作才引起了後人的關注,並得到了很高的評價推崇,他的名字在世界哲學史上占據了重要的位置。

是的,時間是最真實、最公平的真偽“檢驗器”,像大浪淘沙始見金一樣,是你的終歸是你的,雖然會有暫時的沉默和挫折,但時間總會用它那公平的大手為你寫下一份屬於自己的人生答卷。就如一壇酒,醞釀了許久也許都平淡無味,但當我們從塵封已久的歲月之門打開它時,迎麵而來的,總會是一股濃濃的醇香。

人生感悟:不要哀歎一時的寂寥失意,不要一味埋怨命運的不公和摧殘,其實,在人生的長河中,歲月早已為你備好一份屬於你自己的生命馨香!

不經曆青澀,怎麼會成熟

1971年的一天,在英國倫敦尤斯頓火車站,一個18歲的小夥子帶著一身風塵良久地徘徊著,目光迷茫。為了實現自己做搖滾明星的夢想,年少氣盛的他獨闖倫敦這座陌生的大都市。因為他是第一次來到倫敦,城市的繁華和龐雜迷亂讓這個來自愛丁堡的青年有些不知所措,因為一時沒有找到合適去處。最後隻好到尤斯頓火車站附近的一家公園,在一個長椅上睡了一夜。當年這位初闖倫敦在公園長椅上睡過一夜的青年,就是現在的英國首相布萊爾。這是他在進入大學就讀前遊曆時發生的一件事。30多年後,他的夫人謝麗在唐寧街10號的一次招待會上向來賓們講述了這件陳年舊事,聽者無不感到震驚和難以置信。首相府發言人隨即鄭重聲明確有其事,強調當時不是因為缺少錢“窮得叮當響”,而是他初來乍到倫敦身在異鄉一時間找不到合適的落腳點所做出的選擇。作為英國首相,如今的布萊爾可以說是聞名天下,位高權重,即便這樣,他也曾經有過年少懵懂的青澀歲月。

人生感悟:對於後來大有作為的人,“青澀”歲月的經曆也許會營養一個人的一生:他們沒有因為種種不如願而歎息而自卑而迷失,而是當作人生的一條新的起跑線,當作充滿機遇的挑戰,在打拚的進程中不斷撥正生命的方向。

縮短心靈的距離

有個中年人買了一套房子,隔壁鄰居是個老太太。為了表示友好,他對老太太很客氣。每天看見她總要朝她微笑。對她招手,可老太太的神情卻總是霜一般的冷冽。春天到了,家園前的草坪裏露出了紅紅綠綠的生機。那一天中年人回家時,不忍心踐踏那片草坪,便繞了點路。沒想到剛上樓時,老太太微笑著迎了上來,一番話讓中年人頗感意外:“我整個冬天都在想,也有點擔心,新來的鄰居是個什麼樣的人?”

頓了一下,老太太又說:“當你剛才繞過那片草坪時,我算了解了你,也知道我沒什麼好擔心的了。”

人生感悟:生活就是這樣,刻意為之往往不能縮短彼此的距離,而偶爾發生的一個“細節”、一個舉動,卻會在人與人之間架起美麗的心靈橋梁。

生命銀行

4個20歲的青年去銀行貸款。銀行答應借給他們每人一筆巨款,條件是他們必須在50年內還清本利。

第一個青年想先玩25年,然後用生命的最後25年再努力工作償還,結果他活到70歲都一事無成,死去時仍然負債累累。他的名字叫“懶惰”。

第二個青年用前25年拚命工作,50歲上他還清了所有的欠款,但是那一天他卻累倒了。不久他死了。他的骨灰盒上掛著一個小牌,上麵寫著他的名字“狂熱”。第三個青年在70歲上還清了債務,然後沒過幾天他去世了,他的死亡通知寫著他的名字“執著”。

第四個青年工作了40年,60歲上他還完了所有的債務,生命的最後10年,他成了一個旅行家,地球上的多數國家他都去過了。70歲上死去的時候,他麵帶微笑。人們至今都記得他的名字叫做“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