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打工者的現實主義心態(1 / 1)

職場上,打工者與企業之間正在上演一出“狼來了”的故事。實際上,打工者與企業捆綁在同一艘戰艦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如何改變打工者的現實主義心態,促使打工者與企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同舟共濟,恐怕還需要企業老板從樹立誠信意識做起。

前些天,俺遇到一位多年前的職場朋友。這位朋友年過不惑,也算久經沙場:國企改製中他經曆了下崗,金融危機中又遭遇了被裁員,而今,他似乎已經被磨煉得刀槍不入了。

談到各自所在企業的現狀,同為民營企業管理者的他坦誠相告:“當前物價飛漲,原材料的漲幅已經到了企業難以承受的地步,但是企業為了留住客戶,又不能使產品的價格同步上漲,從而導致企業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俺試探性地問了一句:“麵對這種現狀,我們打工者該以何種心態應對?”

朋友淡淡一笑,說出了一句驚人的話:“隻要企業每月不少發給你工資就行了,你操那麼多心做什麼?”

俺還想據理力爭,說明打工者與企業實際上是捆綁在同一艘戰艦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無奈,俺又似乎理屈詞窮,翻遍腦海也找不出打工者應該與企業同舟共濟、共渡難關的理由。

正在斟酌之時,朋友進一步分析說:“打工者這種‘不義’的心態,從根本上說,源於企業早期的‘不仁’,是企業為自己埋下的禍根。如果沒有企業過去的‘不仁’,也就不會有今天許多打工者的‘不義’。”

在打工者與企業的合作關係方麵,飽經滄桑的朋友最終將導致打工者出現事不關己心態的原因歸納為誠信問題,歸納為打工者被企業忽悠了,並以身說明:

“第一,國企改製之前,企業的領導們倡導‘員工是企業的主人’。事實上,大多數員工也確實把企業當成了自己的家,他們以主人翁的姿態去維護企業的利益和榮譽,心甘情願地接受低薪,樂於為企業奉獻。他們寄希望於企業,認為企業發展了,自己也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可結果呢?直到‘光榮’下崗,他們才如夢初醒——自己的熱情隻是被別人巧妙地利用和愚弄罷了。有誰見過真正的‘主人’會被掃地出門的?這是職場上企業與打工者之間出現的第一次誠信危機,是企業忽悠了員工。

“第二,金融危機之前,大多數企業倡導員工‘以廠為家’,並將它製作成一個美麗的‘企業文化’標簽。無奈,這個標簽粘貼得太不牢固,遇到風吹草動,立馬就掉下來。金融危機發生後,企業為了自身的生存,毫不留情地大量裁員。既然企業號召員工‘以廠為家’,當遇到生存問題時,企業為什麼就這麼輕而易舉地將家庭成員趕出家門?這是職場上企業與打工者之間出現的第二次誠信危機,同樣,又是企業忽悠了員工。

“第三,企業在順境中大把賺錢,按理說,作為企業的一員,員工也作出了貢獻,有權分享勝利成果,至少可以分得一杯殘羹,企業也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可現實並非如此,無論企業獲取多大的利益都絕對與員工無關,好事也絕對輪不到員工。但是當危機來臨時,麵對逆境了,企業卻反過來要求員工和企業共渡難關,將理應由企業承擔的風險轉嫁給員工,道理上也說不通。這絕對是一個不等式啊!”

朋友還在侃侃而談:“被企業忽悠一次,那是打工者自覺自願,是工作激情與主人翁姿態產生的作用,我們可以原諒;被企業忽悠兩次,那也隻能怪自己不聰明,太容易輕信別人的承諾與保證。可是,麵對當前的現狀,難道打工者還要等著被忽悠第三次?”

朋友的話,讓俺想起那個叫 “狼來了”的故事:人們第一次被欺騙,心中多少有點兒怨憤,但當第二次聽到“狼來了”的呼救時,人們寧願相信狼是真的來了,依然奮不顧身地衝向現場。可是,在經曆了兩次被欺騙之後,人們憤怒了、醒悟了,也心灰意冷了,等第三次狼真的來了,人們還會去救援嗎?這也就是職場中打工者的現實主義心態及其產生的根源。

如果想改變當前的這種現狀,使打工者與企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同舟共濟,恐怕還需要企業老板從樹立誠信意識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