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品牌獲得物業的方式主要是帶品牌管理,一般不使用購買和租賃的模式,在美國使用最多的特許經營模式也不常見。這些管理合同一般都對品牌公司有利,基本不承擔經營風險,沒有投資回報的要求。所以他們對硬件的要求都非常高、非常苛刻,很多地方超過本土的標準。所以,在中國入住豪華酒店是物超所值的。
這些品牌最大的競爭力在於對於高檔客源的吸引力和高認知,除了可以帶來相應的國際客源外(往往國外的客源會超過50%),還能吸引本地的高端客戶——政要、名流和企業家等。
在高、中檔酒店,這些品牌都是機會主義,沒有實質上的成效,也不具備明顯優勢。前幾年有些業主貪圖虛榮,不太了解國外的品牌定位,拿Esprit當名牌穿的情形不少,現在這些“冤大頭”越來越少了。
在經濟型領域,這些國外品牌幾乎是全軍覆沒,沒有取得多大的成就。
發達國家的酒店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本土已經充分品牌化了,發展的速度放緩,難度增加,向發展中國家擴展是必然的,而中國、印度等發展最快的發展中國家更是他們的重中之重。這些品牌的國際化程度高,優勢在於豪華和高端品牌,在中低檔酒店不具備明顯競爭力。
國資專業隊
中國的各個省、市都有一個經過資產劃撥等形式整合而成的專業酒店管理集團,如上海的錦江、北京的首旅、南京的金陵、廣東的白天鵝、湖南的華天、河南的中州等等,他們主要是承接了過去政府接待體係的物業和框架,大多數進行了公司化改製,但大部分時候還是更像一個政府的附屬機構而非純商業機構。在機製、管理、資本運作方麵做得比較好的是其中的佼佼者:錦江和首旅。
這些企業都占據著所在省份、城市的最佳位置,有很多事曆史性建築,像上海的和平飯店、老錦江飯店,北京的北京飯店等。首旅曾經有一句流行的話:長安街上所有的高檔賓館都是我們的。目前這種情況稍有改變,但大體還是如此。
這些國資專業管理公司,一方麵拿出部分物業和國際大品牌合作,或委托管理、或合資(合作)經營,以期學習他們的管理方法和經驗。比如錦江的花園飯店、索菲特、洲際等,首旅的凱賓斯基飯店、日航、諾福特、來福士等。
這些酒店大部分還是由自己經營管理,且都集中在三四星這個檔次。同時國資專業團隊還接受其他業主的委托管理,比如錦江和首旅的建國,在接受委托管理的同時,輸出自己的品牌。
在經濟型酒店領域他們也參與進來,比如錦江之星、如家(首旅參股)、金陵之星、華天之星以及中州快捷等,其實國內最早從事經濟型酒店實踐的是他們——錦江和建國客棧(後來的如家)。
這些集團在資本上占盡優勢,除了有上市融資渠道,還有地方政府和國資給予的資產劃撥。比如前幾年上海的新亞集團和錦江的合並,北京全聚德劃並給首旅等,現金充足,資產含金量高。
他們的優勢在於他們目前管理的三到五-星這個檔次。高端、豪華品牌暫時還不能跟國際集團競爭,經濟型酒店需要的靈活身段他們目前還不具備,但首旅和民資創業團隊的合作比較成功——目前的如家在規模上已經遠遠超過錦江之星,而且首旅在投資回報上也非常巨大,很成功。
係統內酒店
在中國,酒店業裏有相當大一部分酒店被稱為“係統內”酒店,這些酒店是指各個係統或者大企業內部建造的賓館、酒店、度假村、會議中心,等等。許多國有企業,企業規模大,資產多,經常有大型會議、招待、接待等,對於賓館的使用量也比較大,自己手裏也有錢,為了自己的方便,就興建各類賓館、度假村等,在管理上一般也是在集團內部尋找人員,未必經過專業培訓。這些所謂“樓堂館所”數量龐大。前一陣央企要將酒店業剝離,據說資產涉及上千億元。
也有一些央企等大企業在酒店業還有些規模的,比如中糧、華僑城、港中旅、中石油集團等,其他有酒店資產的央企包括:中石化、中國電力、中國航空、中國鐵路、中國電信、中國煙草、中國銀行、中國航天科技、中旅、國旅、農行等。前幾年,中國郵政、建行已經開始了酒店資產的剝離。
這些酒店資產,高檔物業一般委托國外品牌管理,像中化上海浦東的金茂大廈、北京東三環的金茂威斯汀、深圳的金茂JW萬豪與北京的王府井大飯店等。也有些自建品牌管理公司,如中糧的凱萊、港中旅的維景、華僑城的經濟型品牌城市客棧、中石油的陽光和華潤的木棉花等。
建行跟Days Inn(戴斯)談了好幾年,最後也沒有什麼結果;郵政係統酒店業務剝離的時候,好多人興衝衝地想抱個胖娃娃,最後也是空手而歸。想要娶到這些“皇親國戚”,一般百姓沒有一點過人之處就不要想了;就是你有過人之處,還要看有沒有合適的渠道和機緣,成本也會很高。他們更多的是在自己圈子裏挪騰,估計最後的結局是:大部分央企和係統內酒店投資方成為純粹的業主,或委托管理,或租賃,得到合適的投資回報;一部分央企將酒店作為主業發展,通過劃撥成為一個更大的集團,這些集團將會轉化成所謂的“國資專業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