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妖棺 第十七章 巫峽(2 / 2)

去往碼頭的路比較顛簸,要繞一段山路,於是我們花錢雇了招待所的一位接待員,讓他帶路。

路上,那接待員問我們是不是來攝影的,他說這裏一年四季都有旅行家、攝影師、作家、畫家來回奔走,說著,還掏出了一張隨身攜帶的照片,上麵是他和一個禿頭男人的合影:“這是一位國畫大師,去年來這裏旅遊,也是找我帶路的,還跟我照了張像,咱們縣雖然是小地方,但托了巫山神女的福,靠旅遊興旺起來,一年四季,來這裏旅遊的名人,數都數不清,就最近當紅的那個影星,我還給他端過菜。”

胖子跟那接待員瞎扯,道:“那敢情好,您下回要遇到曼玉妹子,可記得幫我要張簽名。”我們這次入山,由於隻有四個人,所以每個人的負重量很大,跟著接待員走了一段山路,我已經累的說不出話,哪有胖子閑扯的心情。

這裏麵,老胡是負重最多的,他背的是一款長款裝備包,將他後腦勺到屁股的地方,全部都遮擋住了,但他體力不錯,不像我喘的這麼厲害。

很快,我們到了碼頭,上麵停了很多竹筏,多是為遊客準備的,遊覽長江巫峽,坐一趟,遊八百米,三個水口,收費五百,一趟下來不過二十分鍾。

我找了個看起來年輕力壯的船夫,商量著讓他帶我們遊巫峽,他問我們,要坐到哪裏,我說:“一直往下劃,我們是攝影組的,準備到深山裏露營取影,走到哪裏算哪裏。”

船夫是川人,很豪爽,比出兩根手指,道:“成,兩千,今天一天包給你們。”大概是怕我們嫌貴,又道:“這巫峽我從小就在裏麵遊,哪裏有水口,哪裏有激流,一清二楚,你們想去哪個地方,坐上我這筏子,保管指哪兒到哪兒。”我看他樣子也不像是吹的,於是付了錢,一行四人坐上竹筏,開始順江而下。

此刻是清晨,巫峽風光秀美,長江水平靜流淌,碧綠青翠,剛開始能看到江邊洗衣服的女人,後來一路往下,入了兩龍當中,兩岸就全是懸崖峭壁,上麵長著古鬆翠柏,偶爾還能看到一條條鐵鎖。

攀談中,我得知船夫外號是老江,他一邊撐竹筏,一邊給我們介紹巫峽的景致,大約是祖祖輩輩生活在此地,知道很多典故,言語間引經據典,十分自豪。

“其它遊人,大多是坐到江口,然後順著山道入山,不過也有像你們一樣的人,非要進江口裏麵,我也接待過不少,大多是探險的、攝影的,或者是一些自助旅遊的大學生,峽口裏麵,風光更好,不過水道難行,有暗流、有礁岩,古老相傳,水底還有惡蛟。說實話,你們找我算是找對人了,一般舵把子,根本不敢帶遊人進來。”

“我們當地還有句歌謠,說:巫峽十八彎,蛟龍要翻天,水平溺鵝毛,水起淹三山,山鬼助風雨,猿嘯龍虎盤,要想過巫峽,難如上青天。”

胖子笑道:“哎喲兄弟,你這都快趕上職業導遊了,要我說別撐船了,轉行組建個巫山旅遊團,我投資,保管你賺翻。”

老江哈哈大笑,道:“胖老板,巫山旅遊團早就建立了,哪還輪到我。我嘛,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裏,早就滾瓜爛熟了。”

我和胖子跟老江瞎扯,隻有老胡站在船頭,觀察周圍的山勢地形,我時不時看他一眼,發現他神情平靜,估計沒有什麼發現。

這時,胖子指著懸崖上的一些鐵鏈,道:“江兄弟,這些鐵鏈子是做什麼的?”

“這啊,這些很早就有了,不知道是啥時候傳下來的。古時候這地方人少,不像現在開了盤山道,那時候想進巫山裏麵,比較困難,不過巫山裏有很多珍惜的藥材,據說靈芝、人參、首烏什麼的,遍地都是,所以有不少采藥的人冒險攀岩,這些鐵鏈子就是古人留下的。古時候也有行業競爭,自己打下去的鐵鏈子,不許其它人用,所以要想進去,每個人都得鑿一根鎖鏈,日積月累,鐵鏈越來越多,尤其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一段,就被稱為鐵索灣。”

說話間,鐵索灣已經到了盡頭,長江水一分為二,左手邊的山崖裂出了一條大縫,如同被生生撕裂一般,足有五六米寬,江水分出一截流了進去,也看不到盡頭。

就在這時,老胡突然出聲,道:“調頭,去那裏。”他手一指,指向了分流處,示意老江將筏子撐進那道裂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