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妖塔(1 / 2)

然而我明白,現在下去顯然不理智,現在時黑夜,即便我開足了所有手電筒,也不如白天行事來的方便,拍了拍目瞪口呆的熱哈曼,我道:“回帳篷,明早上再說。”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便收了帳篷,整個冰坑的全貌也展現在眼前。

這是位於冰川深處的一處大坑,看不出是不是人為的,成圓形,足有半個足球場那麼大,正對著我們的冰壁上,有很多雕鑿出的冰雕,想必雕了有很久的年頭,隨著時間更迭,冰雪的堆積,冰雕都已經凍結加厚,逐漸失去原貌,隻能看到一個大體的輪廓。

當中是一片建築群,已經看不出具體模樣,建築群旁邊有一些人形冰雕,原本應該是有五官的,如今已經隻看的見人形,如果再冰凍個幾十年,或許連人形都看不見了。

冰坑裏十分空曠,覆蓋著厚厚的積雪,而唯一醒目的,是在冰坑正中的位置,有一堆褐色的東西,被雪覆蓋著,半隱半現,難以窺見真容。

我和熱哈曼打下鑿子,放了繩索下到冰坑,走近一看,那居然是一個木頭架子。

木頭被凍的堅硬如鐵,搭成了一種塔尖的形狀,約有半人高,剩下的都埋在雪裏,看不出整體麵貌。

熱哈曼驚道:“怎麼會有人再這兒搭建這種東西?”他覺得奇怪,我卻並不奇怪,如果這雪山裏沒有些什麼特殊的東西,悶油瓶是不可能進來的,而且一待就是半個月之久。

我招呼了一聲熱哈曼,道:“咱們把雪清理出來,看看這木頭架子究竟是什麼東西。”

雪山裏別說樹木,連草都沒有一根,很顯然,這些木頭是人從外麵運進來的,而且根據周圍的環境來看,這明顯不是一個人可以辦到的,應該是一群人,那麼,他們修建這個木頭架子,究竟是用來幹什麼的?

熱哈曼聽從我的指示,從裝備包裏拿出折疊鏟,我們二人開始圍著木架子周圍鏟雪。

雪層挺厚,往下挖了大約一米左右時,木架子已經露出了很大一部分,形狀沒有什麼改變,就像一個塔尖,隻不過不是一座完整的塔,而是隻搭了架子的木塔,好像還沒來得及封石瓦,整體就是個由木柱子搭出來的塔形,柱子之間相連的是用木楔子固定住的,顯然是比較古老的工藝,因為現代,包括近代,類似的建築都開始用上鐵釘了。

挖了一米左右,我的折疊鏟突然抵到了一塊硬邦邦的東西,我知道應該已經挖到底了,底下大概是堅冰,於是加把勁兒將表層的雪鏟開,剛一下鏟,鏟子頓時落空了,那一處的雪如同被什麼東西吸走一般,窸窸窣窣的往下滑,一個大約一人寬的洞口出現在我們眼前。

這個洞口與木塔緊貼,是一個明顯人為打出來的冰洞,而且更讓我驚訝的是打洞的手法,很像一個盜洞。

之所以說很像,是因為它不完全是按照盜洞的方法打出來的。凡是幹倒鬥的都知道,盜洞之所以叫盜洞,主要是因為它打洞的位置和手法,由於盜洞多為土洞,稍不留神就會崩塌,而為了打到準準確的位置,有些不適合打洞的地方,又無法避開,因此在演變過程中,形成了多種盜洞手法。

比如悶油瓶曾經施展過的千鏟定魚鱗。

這些手法,是專門為盜洞量身設計,因此我們區別一個洞是不是盜洞時,看他下鏟子的方法就能看出來,而我們一般人在打洞時,是沒有特定手法的。

像我眼前這個洞,這是個冰洞,冰層非常厚實,堪比石塊,事實上根本不必考慮塌方,所以這個洞,怎麼方便怎麼挖,完全不用搞什麼千鏟定魚鱗,但這個洞雖然挖的也很隨意,但隻要仔細一看就能發現,挖洞的人有意無意的用上了一些盜洞的手法。

這些手法事實上是沒必要的,但可能挖洞的人經常打盜洞,形成了一種習慣,因此即便是挖一個沒有危險的冰洞,也不自覺的用上了盜洞的手法。

我心裏頓時咯噔一下,有種噩夢重新襲來的感覺。

難道這下麵,有鬥?

這個冰洞,我無法確定是不是悶油瓶挖的,而且這木塔也十分奇怪,至今我們沒有挖到底,透過冰洞可以看到,木塔一直往下延伸,顯然,它非常高,也非常大,我們一開始所看到的,隻是個塔尖。

有人在木塔旁邊開了個冰洞,順著木塔下到底部,顯然,這下麵有東西。

我頓時覺得有些口幹舌燥,說實話,我這兩年的日子,過的實在是太安生了,什麼後顧之憂都沒有了,即便還有一些疑惑,也不會對我、或對其它人造成危害,乍一看到這個形似盜洞的冰窟,幾乎將我以前倒鬥的記憶全部拉了回來,頓時心裏就湧出來一股濃濃的不安。

沒想到時隔兩年,我眼前竟然又出現了一個形似盜洞的東西。

這、這是悶油瓶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