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人生,需要智慧的引導和點撥。有了這盞智慧的明燈,漫長的黑夜中,我們不至於徘徊與掙紮;有了智慧之燈的照耀,孤獨寂寞中,我們能感到每一個陌生角落裏都有愛的溫暖;徘徊失望時,我們腳踩棉花,也能把這棉花變成助登世界之巔的祥雲。
第一節 做你喜歡的
北大人語錄
想想這十幾年以來,我自己生命當中,經常說的就是認準了就去做,不跟風、不動搖,同時對自己要有清晰的判斷。一個人應該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同時也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這樣的話,做成的概率會很大。因為隻有擅長的事情,才能做得比別人好,隻有這個事情是自己喜歡的,才有可能在碰到強大的對手的時候,仍然要堅持;在遇到極其困難條件情況下,仍然不會放棄;在有非常大的誘惑的條件下,仍然會堅持,就是跟自己喜歡非常有關係。我經常也說,一個人要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要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
——李彥宏
人,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樣,心才快樂,才更容易成功。我們既然活著,始終是要做一些事的,所以才有了夢想與追求,所以才隨之產生了形形色色、各式各樣的人生。
要知道,當一個人懷揣著夢想踏入人生這列未知旅程的時候;當一個人真正經曆了世間的風風雨雨,艱難困苦以後,如若還能夠保持自己最初的夢想,那麼這個人是真誠的,更是成功的。
現在的社會,滿眼浮華。我們為了名利,或許早就把曾經的夢想和追求扔到了一邊,認為再無實現的可能。於是,苦苦逼迫自己,接納自己不喜歡、不擅長的事情,但其實人生在世,一輩子很短,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人隻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才能從中得到快樂,快樂地生活恐怕是絕大多數人所追求的。
曾經,有兩個青年在廁所相遇,二人出了廁所,在抽煙聊天的過程中,戴帽子的青年發牢騷道:“最近家裏逼著我學鋼琴,可我怎麼都彈不好,鬱悶啊!”然後,另一位青年詫異地說:“鋼琴有什麼難學的?我從五歲開始彈,現在越彈越溜兒。倒是我們家裏人老逼著我寫詩,煩哪!”戴帽子的青年聞言就笑了,從背著的挎包裏拿出一遝稿紙:“我就愛寫詩,喏,這都是,不行你拿走回家交差去。”最後,令人瞠目結舌的答案揭曉了:原來這個不愛學琴的就是大詩人歌德,不愛寫詩的則是莫紮特。由上麵兩位名人的幽默故事,我們得知:隻有做喜歡的事情,我們才能將興趣轉化為動力,否則,對自己絕對是一種折磨。
略薩就曾經說過:“我敢肯定的是,作家從內心深處感到寫作是他經曆過的最美好的事情,因為對作家來說,寫作是最好的生活方式。”還真是這樣,我之所以喜歡寫作,主要的原因是它能給我帶來樂趣,能讓我沉醉其中並樂此不疲。金錢和名譽,隻不過是一些可有可無的附加價值而已。
所以,如果你正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並付出了不懈的努力,那麼,請你一定要堅持下去。因為天道酬勤,付出和回報基本上是成正比。隻是有一點,你想做的這件事首先應該正確而且是適合自己的。
事實上,一個人習慣了被他人管理的生活方式,就會喪失主動改善和深化生活的能力。如果不能從工作中體會到興趣和意義,那就無異於一天天被消磨的機器。隻有把全部生命交付給自己從事的事業,傾盡所有忍耐和精力的人,才能享受到工作的喜悅。
國外有一位莊園主,一天在散步的時候看到自己雇用的年輕園藝師正滿頭大汗、勤勤懇懇地工作。於是,他便停下腳步仔細查看,發現庭院的每個角落都打理得很美麗。不僅如此,這位年輕園藝師還聚精會神地在自己打理的每個木製花盆上麵雕刻花紋。發現如此的現象,莊園主覺得這名年輕園藝師很能幹,於是就問:“你在每個花盆上都雕刻花紋,也不能多拿一分工錢,為什麼還要花費這麼多心血呢?”此時,年輕園藝師擦拭了一下額頭滲出的汗珠,回答道:“我非常熱愛這個庭院。我把自己負責的事情做完之後,如果還有時間,就在這些木製花盆上雕刻花紋,把庭院打扮得更加美麗。我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很快樂。”聽聞此言,莊園主非常欣賞這名年輕園藝師,覺得他雕刻得不錯,於是就讓他專門學習雕刻。後來,過了幾年,年輕人終於大獲成功。他就是後來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最著名的雕刻家、建築家、畫家——米開朗基羅。
正是他對自己從事的工作懷有激情,在勞作的過程中感覺到快樂,甚至不管能不能得到報酬,都全力以赴地製造美麗。所以,在為花盆雕刻美麗花紋的過程中,米開朗基羅的人生也綻開了美麗的花朵。
北大傑出代表俞敏洪曾經這樣說:“很多人麵對未來,總是左思考右打算,就是不敢邁開大步向前走。其實規劃好的人生並不多,義無反顧勇敢向前的人常常得到更多,走得也更遠。生命的遠行不需要太多的準備,上帝給你兩條長腿和堅實的腳掌,就是為了讓你前行。向哪裏走?讓心告訴你。考研、出國、工作都會有前途。不同的路不同的風景。那些不和別人比較,專注於自己世界的人們是幸福的。他們熱愛自己的學習、熱愛自己的工作、熱愛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本質在於生命的樂趣,這一樂趣是持久而寧靜的,不是轉瞬即逝的。因此這一樂趣必須來自心靈而不是來自現實世界對於物質的擁有。和物質的滿足相比,心靈的富足是真正快樂的源泉。”
但是,站在社會中,放眼望去,世間來來去去的芸芸眾生,每一個都是行色匆匆,但你可曾問過自己的內心:如此這般的忙碌為了什麼?達到預期的效果了嗎?自己做的可曾是心中中意的事情?
我們整日為名為利而奔勞,費盡心機,說是在為自己而活,可又有幾個人是在真正地為了自己所喜歡的事而忙碌的。於是乎,想要真正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大多數時候簡直就為了一種不可求的奢望。
我們總感覺麵對這個紛繁擾攘的大千世界,麵對這個充滿極具誘惑力的環境氛圍,金錢財富,真正做自己喜歡的事非常不容易。但是隻要你願意遵從自己的意願行動,盡管麵對這花花綠綠,五光十色的現實,依然能夠持之以恒,堅持到底,無論最後的結果是什麼,至少我們努力做了,就會無怨無悔。內心的快樂,永遠是物質無法代替的。
曾經一位得道禪師這樣想自己:如果自己沒有做和尚,說不定已經做了木匠。因為到現在,隻要他拿起工具做日用品,就會毫無雜念、樂此不疲。曾經他做了個用來清理灶坑灰燼的木耙,因為以前用的木耙壞了,而市場上又沒有賣的,於是,他鋸木板、做把手,經過打磨、釘釘,終於完成了。現在,每當他用新的木耙清理灰燼的時候,內心都充滿了快樂。
是的,這個世界有很多種職業,但真正因為喜歡而從事的職業人又有多少呢?大部分並不是因為喜歡,或者想做,而是為了收入、為了生活穩定而不得不做出的選擇。所以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沒了感情,隨之也就缺少了責任。
如此一來,人與工作之間便有了隔閡,自然而然就成了不誠實的職業人,更不能感受到工作的樂趣。隻有對自己從事的工作產生興趣和責任感的時候,才能通過所做的事情成長為人。像禪師這樣不東張西望、專心致誌做事的匠人們,把一生都交給了自己的工作。他們不執著於報酬,而是從工作本身創造人生的意義和喜悅。
課堂思想
找到你真正想做的事,然後全力以赴,你的人生會綻放最絢麗的花朵。縱然現在的人們變得越來越冷漠、浮躁,但是,請記住,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對待自己的工作懷有熱情和責任心。心甘情願地流汗、真心喜歡工作的人,會是這個社會至高無上的寶貴財富。
第二節 豐盈生命的曆程
北大人語錄
我看見過一些得天獨厚的男男女女,年輕的時候愣頭愣腦的,濃眉大眼、生僵挺硬,像是一些又青又澀的毛桃子,上麵還帶著挺長的一層毛。他們是未經琢磨過的璞石。可是到了中年,他們變得潤澤了,容光煥發,腳底下像是有了彈簧,一看就知道是內容充實的。他們的生活像是在飲窖藏多年的陳釀,濃而芳冽!對於他們,中年沒有悲哀。
——梁實秋
成功需要智慧,而這智慧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你怎樣去豐盈生命的曆程。豐富的生命曆程本身就是成功的基礎,也是成功的一個方麵,而這就需要你運用你的智慧。
生命不僅僅在於它的長度,它所容納的光陰,而更在於這個光陰的內涵,以及這個光陰中的經曆。如果一輩子僅僅是吃飽穿暖,不思進取,無所事事,那麼生命的每一日不過是在重複前一日的光陰,這樣的生命擁有再多的時日也隻是相當於一天罷了。
俗話說:“有誌不在年高,無誌空長百歲。”這段俗語是告訴我們誌向的重要性。說明了人隻要有誌向、想要去努力,年齡多大都不是障礙,都還有成功的機會和可能。同時也是說明人生的內涵更加重要,沒有誌向的人生,百歲亦是“空活”。
人生的曆程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豐盈自己人生的方式,無論他們是在寬度上積極探索還是在深度上不斷鑽研,最終都會獲得的一個豐盈、完滿的人生。
生命的過程裏,我們總是在不斷成長,不斷地學習。這些學到的知識和獲得的感悟不僅豐盈了我們生命的曆程,同時也是我們在以後的歲月裏走向成功的基石。人生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有這樣一句至理名言:“不積跬步無以成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積累就是一步步地奠定人生的基礎,搭建通往成功之路的台階。而這種積累就是在光陰之中潛移默化的大智慧,這種智慧就是成功的智慧。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所以,日常的積澱就顯得尤為重要。是否具有這種智慧,是否注重對生命曆程的豐盈,也是成功人士和無為庸人的分水嶺。“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豐盈生命要依靠一步步踏踏實實的積累與努力,隻有努力地去付出了,生命之花才會開得嬌豔,生命的曆程才會多姿多彩,你才能夠打造出人生的成功。
而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講,當時間被賦予了意義的時候,人的心靈也因此而充實起來,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滿足感。很多人沉迷於煙酒的刺激,沉迷於麻將館裏,其內心深處是荒涼的、無所依靠的。生命沒有質量和內涵的時候,靈魂與心理都是空虛的,隻能體會到表象的快樂,那種快樂是一種虛假的掩飾,掩飾內心深處本源的荒蕪。
有些人專研學術很博學,這些人會因為豐厚的學識而被世界所矚目;有的人則把自己的精力集中於一個點上,然後不斷地去鑽研,讓自己成為某方麵的專家:陳景潤,還有那個因博弈論聞名的納什都屬於這一類人。不管是前麵的一種還是後麵的一種,都在從不同的角度上豐盈著自己的生命,讓自己變得越來越成功。
大多數人都是在人生的寬度和深度相對均衡地拓展,不斷地描述著自己的人生三角,但是當很多人把自己的人生描述成線性的時候,我們會忽然發現,在不經意之間,我們親手把自己的世界封閉了起來,讓自己的生命麵積變得越來越狹隘。
其實從本質上看,每個人的生命麵積都是相同的,我們之所以平庸是因為我們沒有什麼突出的個性,沒有什麼豐富的經曆。平庸的人生命曆程的更多地方,都是一樣,他們沒有自己閃光的地方,不能吸引別人的注意,更別提做出與眾不同的事情了。正因為大多數循規蹈矩,那些特立獨行、經曆豐厚的人反而更容易在這個世界上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然後讓別人的目光聚焦到他們身上,於是他們自然而然地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