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人隻一念貪私,便銷剛為柔,塞智為昏,變恩為慘,染潔為汙,壞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貪為寶,所以度越一世。
【釋譯】
一個人隻要心中懷有一點貪婪或偏私的念頭,那麼他原本剛直的性格就會變得很懦弱、那麼就會聰明反被聰明誤,那麼原本慈悲的心腸就會變得很殘酷,那麼原本純潔的人格就會變得很汙濁,結果就等於毀滅了他一輩子的品德。因此古聖先賢一致認為,做人能以“不貪”二字為修身之寶,所以古聖先賢才能不為物欲所累而安然地度過一生。
【悟語點撥】
保持名節的過程是修身進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貪”字。“貪”的破壞力很大,它能夠使你變得很懦弱,它能夠使你昏庸糊塗,它能夠使你變得冷酷無情,它有夠使人泯滅良心,它能夠使你敗壞德行。有多少身居高位的人度不過“貪”字關,在物欲的誘惑下弄得身敗名裂,所以在商品社會中,隻有潔身自好,沒有貪念,不貪才能清白可鑒,才能警世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