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初中生網絡行為調查看提升知識運用能力的可行性
課程整合
作者:孫永生 安娟
圍繞初中生網絡行為進行簡要的調查,並闡述網絡行為對初中生知識運用於學習力提升方麵的效果,探討促進初中生在網絡行為中強化知識運用的主要方式,全麵推動初中生整體學習效果的進步。
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將初中生的學習、生活融入到了網絡世界中,尤其是網絡的開放性更好地迎合了初中生對新鮮事物追求的心態。加之網絡世界的虛擬性和隱蔽性,在初中生網絡行為中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如何發揮網絡行為中初中生積極運用知識的能力,實現個性發展、德育教育的目標,將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1 關於初中生網絡行為的相關調查
初中生網絡行為的基本情況 對200名初中生進行網絡行為調查,其中,65%的初中生具有網絡交往方式和互聯網的使用經驗,58%的初中生正在使用網絡交往方式,平均每天的上網時間在1.68個小時。在上網時間上,25.3%的初中生選擇在晚上;有5.6%的學生選擇逃課上網或者玩遊戲;有25.3%的初中生選擇在中午或者寒暑假時間上網。
初中生網絡行為的主要形式 在初中生主要網絡行為的調查中,主要是對電子公告BBS、網絡遊戲、論壇、博客、聊天室、飛信、騰訊QQ等進行整體分析,當前最受初中生歡迎的形式是網絡聊天工具、網絡遊戲、電視視頻、各種小遊戲等。大多數初中生選擇的是網絡遊戲、聊天的形式,並能在不斷的形式更新中尋求新的形式,追求一些非主流的元素。
初中生網絡交往的動機分析 從整體的設計來看,初中生網絡行為的動機有各種因素,在調查中設計了“娛樂放鬆”“尋求網絡刺激”“釋放壓力”“尋找課程資源或者學習新知識”“與親朋好友聯係”等多個選項,其中尋求課程資源或者學習新知識的達到65.3%,從事娛樂活動的為3.6%,選擇和親朋好友聯係的達到29.6%,網上購物的有2.5%,滿足自己無法實現的需求的初中生占3.1%。在初中生網絡交往心理背景分析中,大部分都是沒有一定的規律性,主要是配合時間上的需要,最主要的是追求對事物的新鮮感,還與一些主觀的心理因素等,譬如,厭學、家庭因素等。
2 網絡行為與知識運用的關聯性
網絡行為是一種知識轉換的方式 在當前初中生的學習過程中,網絡學習的手段還是不夠的,但是也可以通過教師、家長的有效引導,讓初中生在網絡中形成與課程知識同步的學習模式。尤其是互聯網的交互功能,與傳統的生活方式、交際方式相比,更是能迎合初中生在學業追求、知識結構、整體層次等多方麵的需求,可以讓初中生更快德了解外界的世界,將各種社會資源、意識形態等形成統一的整體,可以大大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形成資源的共享模式。這樣就可以擺脫現實生活中各種複雜矛盾,不用考慮過多的影響因素,形成追求自我、個性發展、需求點滿足的個性要求,更好地適應自我世界,特別是在網絡世界中可以更加輕鬆地享受聊天、獲取信息、得到新知識,形成相互信任的網絡行為模式。
網絡行為是一種心理成熟的途徑 如果對網絡控製得好,避免初中生盲目地沉迷於網絡遊戲、聊天以及各種不純潔的信息,這樣不但可以塑造初中生綠色網絡通道,也能形成一種綜合知識運用與心理成長的路徑,讓初中生感受到網絡世界中的虛擬性,認識到網絡誠信,形成對網絡知識的理性分析,學會去偽存真,真正地將網絡知識運用到學習之中,更好地為整個學習服務,推動知識在網絡背景下的綜合運用,減少初中生感到心理壓力加劇、空虛無聊、情緒失控等時候就會尋求網上的理解和支持的幾率,構建自由平等的網絡對話空間,增強初中生自主、平等、民主的意識。
3 網絡行為與提高知識運用能力的有效融合方式
注重網絡背景下的知識引導 在初中生各科學業尤其管理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初中生的知識引導,關注網絡背景下的知識更新,將每一科的教學內容不斷創新,及時將知識運用於網絡環境下的學生需求,更新教學手段,通過多媒體等信息技術的融入,將學生對網絡行為的各種表現進行綜合權衡,更好地服務於初中生知識累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