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十年思念(2 / 2)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戰場上,明朝大軍與土邦國軍正打地激烈,刀槍無眼,剛剛還長在自己脖子上的腦袋冷不丁就與那地麵來了個親密接觸,兩軍死傷人數劇增。

遠處方稟雲與羽奴思正在進行刀槍交鋒,隻見羽奴思大刀正要砍過方稟雲的腦袋,方稟雲立即躲過,羽奴思的大刀撲了個空。回過頭來方稟雲的長槍正直直刺向他的胸膛,羽奴思一個旋身,背靠著馬尾,躲過對方,後又一個躍身,將馬撤後,將大刀揮向一旁,誇了句:“好小子,看來是我低估你了,功夫不錯嘛!”方稟雲麵不改色,抬起手說了句:“承讓……”仍舊揮起長槍刺向羽奴思,羽奴思再次躲過……

這一戰打了很久,卻沒有要停止的感覺,可是戰場早已屍橫遍野,羽奴思看了看地上鮮紅的血跡,再看看身邊僅剩的兵力,隻得忙喊撤退。看著土邦國大軍撤退,方稟雲剛想去追,被父親方越攔了下來。方越說:“別追了,土邦國軍傷亡慘重,我們不也一樣,追上他們頂多來個魚死網破,並不能輕易降服他們。既然如此,又何必犧牲我軍將士的生命與他們一搏。”方稟雲這才反應過來,是自己太心急了,忙向父親認錯道:“是,稟雲太心急了。”方越掉轉馬頭,說:“這場戰不容易打,先回去想想怎麼打贏這場戰吧!”

兩軍撤退,傷亡的士兵隨地掩埋,或者說是任風沙掩埋。誰都知道打戰必定會有傷亡,可是兩方大軍卻是誰也不肯讓誰,羽奴思是為自己的占領地界而戰;明軍是為國家安穩、百姓安樂而戰。既然各有各的立場,也就意味著這場戰爭不可避免。倘若有種方式可以讓雙方都滿意,既可以無傷亡,又可以對得起民族、國家,那該有多好。馥香與母親正絞盡腦汁在想著這種方法:既然是兩軍相爭,沒有人肯退一步,但是倘若兩軍交好,這個地方既是我的,也是你的,那麼也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戰爭與傷亡了。要使兩國交好,就隻能采用議和的方法……

“議和,不行,絕對不行。”馥香匆匆忙忙趕來告訴父親自己的計策,卻遭到父親的強烈拒絕。母親陸荊花在旁邊細心勸說道:“其實我覺得馥香說的有道理,你今天不是才說看到將士傷亡慘重於心不忍,想要盡快解決這場戰爭嗎?依我看,這是最快也是最保守的辦法。”羽奴思自然知道議和的好處,可是這麼做也就意味著認輸,他羽奴思征戰三十多年,這麼輕易投降絕對不是他的做事風格。再說就算他們同意求和,對方也不一定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