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扯淡無厘頭(1 / 2)

棺材鋪老板偏著頭想了一下:“嗯,可那東西太沉了,少不得他啊,不管他,我先去央求一下他們府上的姑娘,好歹就求他這一次了,多給工錢罷了;咱們烏州城裏實在是找不到更多的光棍了。”

原來當地有個風俗,幫人起靈柩的,須得是無家無口的光棍,等閑人你就是給他再多的銀子他也是打死不肯幹的。

所以,隻有身為壽器店的老板,才知道有哪些身強體壯膽大不忌諱,又有閑工夫的光棍漢願意做這種營生,賺些吃酒賭錢的外快銀子。

這壽器店夫妻口中的老陳正是李府三姨太吳氏的跟班陳剛。

原來陳剛原籍就是這烏州城人,年幼的時候便喪了父親,母親在萬般無奈之下便將隻有五歲的小兒子陳剛賣給偶爾路過烏州城的一位官長做了家童。

而這人世間的事情往往都是無巧不成書的,當陳剛用一張小小的獨輪車推著吳氏死裏逃生又逐漸長大成人的美麗小姐再次走進烏州城時,人世間已經整整的滄桑了三十年。

陳剛清楚的記得他啼哭哀嚎著離開的那條小巷,母親強忍悲痛抹著眼淚緊緊地拽著想要撲過來把他拉扯住的哥哥;盡管幾十年過去了,吳氏在李府安定下去之後,陳剛便循著兒時的記憶尋找了去。

當他看見幾乎和他有著一樣年貌的哥哥陳鐵竟然還守在那所已經老舊破敗的不成樣子的老屋裏,一直等著他回來時,陳剛頓時覺得這些年他在這個人世間所吃的所有的苦頭都得到了補償。

兄弟倆抱頭痛哭了一大場。

當年為了母子活命,忍痛賣了小兒子的母親早就在貧窮和思念小兒子的折磨之中去世了,陳剛的哥哥陳鐵則做了烏州城府衙裏的捕頭,兄弟倆的經年之後的相見一時之間成為烏州城街談巷議中的奇聞。

特別是哥哥陳鐵這些年不婚不娶的守候,弟弟陳剛偏偏又在機緣巧合之中回到烏州城。

人生的離亂歲月的蹉跎讓這兄弟倆好像都錯過了婚娶的最佳年紀,陳剛總希望哥哥能趕緊的娶上一個嫂子,吳氏在李府得意的時候,陳剛有很多的空閑時間,便想方設法的憑著自己身上的一股子氣力去賺些外快銀子,想給哥哥買所好些的房屋。

偏偏陳鐵認定自己已經年紀老大,一心想著給弟弟贖身,再尋一門好親事,死活不願意搬出原來的老屋,兄弟倆親極反疏,幾次鬧得不歡而散,最後梗脾氣的陳鐵聲稱如果弟弟再不肯從李府贖身,便不許他再回來看他這個哥哥。

因為陳鐵覺得他以後沒辦法向九泉之下的爹媽交代。

孰料陳剛性格沉默,脾氣也強,一心認定哥哥未曾娶親哪有先給弟弟成家的?兄弟倆正處在較勁的階段呢,李府卻出了塌天大禍。

陳剛贖身的事情更加的給耽擱了下來。

陳鐵也知道弟弟不願意隨便贖身的原因,陳剛是當年老主人托孤之人,老主人一家在被官兵圍著滿門抄斬的時候,將剛出生還沒有來得及入籍的小姐托付給了他。

彼時陳剛恰巧外出辦事暫且不再官府摸底名單之列;因為腳步勁健,卻提前了兩天返回府中。

陳剛答應過向他托孤的老主人,一定看著小姐好好地長大,嫁人生子。但是,長大之後的小姐卻矢誌複仇;好像老天爺故意叫吳氏漏網一女,就是專門和李氏討還血債似的。

陳剛沒辦法違拗小姐,且老主人也未曾留下遺言不準小姐複仇,所以他也隻能無可奈何的跟著吳氏延挨著;陳剛心裏很清楚,他連自己的性命都可能是聽天由命,哪裏還能提及贖身婚娶?

再說,小姐自己投身仇家,日日費心算計,過著外人眼中尊榮無比實則腥風血雨的日子;處這樣一個居心叵測險惡萬端的環境裏,他便提出贖身自顧離開,陳剛真是萬萬做不到的。

他早就習慣了守護著小姐,就像傳說中那些最忠心耿耿俠義執著的義仆,小姐於他不僅僅是主仆,更像是兄妹、父女,所以不管小姐要他去幫她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陳剛隻能在心裏歎息一聲,然後卻是無條件的全部執行。

在陳剛的心裏,除非他看著小姐過上了真正的幸福生活,他才能為自己的以後打算打算;盡管陳剛早已經就沒有了這個巴望,他唯一能做的也隻有陪著小姐或者升天或者下地獄!

這樁公案鬧到府衙太爺麵前,陳剛的哥哥陳鐵就知道三姨太吳氏不好了,因為去見太爺的是李府二姨太黎雪薇兄妹,陳鐵從這兄妹了磨刀霍霍的氣焰中頓時就嗅到了對李府其他人的騰騰殺機。

其中,連想也不用去想的,最受李老爺寵愛的三姨太吳氏肯定是黎氏兄妹首當其衝、第一個欲除之後快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