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用“天文數字”來形容特別大的數量。這是因為在量度天文距離時,數字常常很大,若用米作單位,要寫滿滿一大張。既麻煩又容易出錯。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找一個代表很大數量的單位來幫忙。
我們知道,光的傳播速度極快,大約為每秒鍾30萬公裏,隻要花8分鍾就能在太陽和地球間打一個來回。利用光的這個特點,天文學家確定了“光年”這個天文學的長度計量單位。1光年表示光在1年時間中所走的路程,大約為9.46×1012公裏。有了光年這個大單位,研究天文現像就方便多了。例如:銀河係的直徑表示為10萬光年。
能在太空漫步,是多麼奇妙的事!當然這在今天已經不是什麼夢想了,可在1965年3月18日之前,這確實還是“癡人說夢”。
在太空行走,必然解決幾個問題:一是必須穿著具有生命保障功能的特殊航天服,防止太空中的各種輻射和流星體的傷害;二是在離開飛行器住艙前必須吸純氧;三是有噴氣背包,可以提供行走的動力;四是必須有供聯係的通信背包和連接飛船的保險索。
所以,要想真正漫步太空,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呢!
正因如此,1965年,當蘇聯航天員列昂諾夫和別列亞耶準備太空漫步時,很多人認為是一種最大的冒險行為。
他們乘坐的“上升”2號宇宙飛船進入軌道後,列昂諾夫在同伴的幫助下穿上特製航天服,係上一根5米長的保險繩,進了氣閘艙,趕緊關上了艙門,否則艙內的空氣就會跑完的。
列昂諾夫仔細檢查了身上的設備,便打開氣閘室的出口,邁向茫茫太空。
在太空是沒有地麵吸引力的,所以人就像在空中飄動一樣,行動十分困難,完全不聽指揮。列昂諾夫就這樣一邊在空中艱難地前進著,一邊欣賞著宇宙風光。他向下俯視,看到了一個美麗的藍色星球懸浮在空中,那就是人類的家園——地球。遠遠看去,它是那麼小又那麼美麗,勝過周圍的任何一個星體。列昂諾夫的眼睛濕潤了。
過了10分鍾,列昂諾夫終於安全地回到了飛船座艙,經過這段不尋常的漫步,列昂諾夫有點兒累,但他更感到興奮,要知道,他畢竟是人類曆史上第一個在太空中行走的人!
不過,當他們乘坐的宇宙飛船返回地球時卻不那麼順利。在飛入大氣層時,自動導航係統忽然失靈了,必須用手控製操縱。還有320公裏航程,這其中不允許有任何偏差。兩位宇航員盡力控製,但還是飛過了著陸點,他們原指望看到平坦的著陸場,眼前卻是大片森林。沒辦法,他們隻好緊急著陸,降落在烏拉爾地區白雪覆蓋的密林空地上。2小時過去了,也沒有救援飛機趕來,甚至在他們周圍還出現了狼群。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有人根據午夜巡邏的報告來到這裏。最終,兩位太空漫步的英雄隻好滑雪回到了航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