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2章 入絲匠(1 / 3)

第1482章 入絲匠

錯金銀工藝是我們國家傳統的金屬裝飾工藝之一,出現的時期非常早,在青銅時代就已經出現,不過直到春秋時期才盛行起來。

當這種工藝盛行起來之後,立刻收到了世人的歡迎,一直到現在,始終市場上最受歡迎的工藝品類之一。

錯金銀,也叫金銀錯,兩種叫法其實是一回事兒。

當然,關於“錯”字的理解也有兩種解讀,一就是指金和銀兩種金屬錯列排布,二是通“措”,指這種工藝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措磨的工序。

不管怎麼解讀,都不會影響這種傳統手工藝在藝術層麵的表現力。

至於具體的工藝流程,其實也有兩種,一種就是在胎體上鏨刻出預先設計好的凹槽,然後將金銀條、片鑲嵌進去,然後使用措石措磨平整。

另外一種則類似於鎏金工藝,以金汞法或者銀汞法像繪畫一樣塗抹在金屬器具表麵然後加熱使汞揮發留下金、銀圖案在器具表現。

兩種工藝各有各的優劣,但要說難度,第二種顯然更高,別的不說,光是金銀和汞的配方就很少有人知道,大部分都掌握在那些手藝世家裏,就算幾十年前有過那麼一場劫難,這配方也沒怎麼流傳出來。

當然,如果徐景行真的想知道,不用花錢也能打聽出來。

但他沒那麼霸道,而且對金銀汞法這種工藝也不怎麼喜歡,一是麻煩,二是危險,汞這玩兒是有毒的,所以隻適合在專業的作坊和工廠裏使用,他的工作間裏絕對不能那麼搞。

另外類似於鎏金工藝的金銀汞法製作的塗層在藝術表現力上要稍微差一些,而且塗層的厚薄也不太好掌握,還比較容易脫落,壽命不是很長。

與之相反,傳統的鑲嵌法就很靠譜了,基本上沒有脫落的風險,越是使用,鑲嵌的越是緊密,除非遭受高溫和低溫的輪番侵襲以及暴力摔打摳挖。

而且就算真有某個部位的金銀條、片脫落了,找點金銀按照原本的凹槽鑲進去在錯磨平整就能恢複原狀。

徐景行要展示的就是這一種金銀錯工藝。

這一次,他沒有在造型上弄太多花樣兒,就是一個中規中矩的長條形,100*35*8㎜的尺寸,主材質是黃銅,外麵再加一層錯金銀工藝做的圖紋。

圖紋的主題是比較傳統的十二花仙,正麵是仙子圖像,背麵是相應的詩句。

這樣的題材真不算稀奇,但在打火機上卻非常少見,在打火機上以金銀錯工藝來刻畫這種題材的例子就更加稀有,反正徐景行沒見過,甚至沒聽說過。

因為打火機的尺寸並不大,而且主體結構是中空的,不太適合挖大量的凹槽,這金銀錯工藝自然施展不開。

另外打火機畢竟是個實用器,在這樣的實用器上使用過這麼複雜的工藝和相對比較珍貴的金屬,成本會很高,但市場價又上不去,銷量更沒什麼指望,所以利潤非常有限,這種耗時長、利潤低、風險高的生意,自然沒人願意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