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曉靜這才鬆了一口氣。
徐景行感受著大腦中傳來的疲憊感,心裏卻有點淡淡的興奮,因為他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了傳說中的“精氣神”中“神”的存在,準確的說是“識”的存在,就是“神識”中的“識”,通俗點說就是所謂的精神力,這個時候他才完完全全的想明白所謂的“神識”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之前他以為“神識”就是就是一種跟本相一樣性質的存在,甚至以為神識的本源就在本相上。
但是現在他可以確定,“神識”跟“本相”是有關係,但又是兩回事,是“神”與“識”的結合,按照他的理解,“神”是他的本相,“識”就是他的精神力,林小雅、金誌剛兩人使用的神識攻擊技能,就是用自己的“識”來驅動“神”進行攻擊的一種能力。
他的“神”自然很強大,根本不至於施展一個普通水術就脫力,但他的“識”明顯沒有他的神那麼強大,甚至可以說,他的“識”隻是普通人中稍微強一點的水準,跟真正的修行者比起來要差的多,因為他之前都沒意識到“識”的存在,更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訓練。
偏偏這“識”就是一個需要持續不斷的訓練才能變強的存在,這條路上是沒有捷徑可走的,所以在使用了那麼一個水術之後,他就華麗麗的脫力了。
嗯,如果這麼說還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話,那麼打個比方,可以把“神”當做你的身體,而“識”則是你的“筋腱”,也就是俗稱的“筋”,你的身體再強壯,如果你的“筋”斷了或者受傷了,你可能連舉手這麼一個司空見慣的動作都做不出來。
同理,想要使出神識攻擊術,不光需要有強大的“神”,還要有強大的“識”,隻有強大的“識”才能驅動強大的“神”。
也就是說,這“識”是連接本體和本相的一根紐帶,當識強大到一定程度以後,自然可以操控自己的本相,就像小和尚那樣。
可惜這個“識”跟他“六識”不是一回事兒,如果非要往上邊靠的話,這個“識”更接近與“第七識”。
第七識是啥?
按照唯識宗的說法,人有八識,除了眼、口、耳、鼻、身、意這六識外,還有末那識和阿賴耶識,其中的第七識就是末那識。
那麼這個末那識是什麼東西?
《成唯識論》卷五引佛經偈雲:如是染汙意,是識之所依,此意未滅時,識縛終不脫。
什麼意思呢?末那,是前六識之所依,是使心被係縛及獲得解脫的根本,是一切煩惱、一切有漏心的根株。說的再具體一點,就是說一個人能看到顏色事物,能聽到各種聲音,能嗅到各種味道,能嚐到酸甜苦辣,能感受到疼癢酥麻,能擁有屬於自己的思維和思想,全是因為末那識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