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你不要惹事(1 / 2)

王庸看著視頻裏的人,大笑道:“卡爾先生,好久不見啊!”

發來電話視頻的人,卻是之前王庸在希臘認識的一位英國貴族——卡爾·哈布斯堡!

這個雙頭鷹家族的現任家主,曾經被王庸的一曲《廣陵散》觸動,所以贈送了王庸一枚私人徽章。

這枚代表著卡爾私人友誼的徽章,王庸到現在還沒用過。

“王,你對我是好久沒見,但是我對你卻是一直都有關注啊!你最近可是火遍全球,想不見你都難啊!”卡爾開玩笑道。

“卡爾先生你又在取笑我了。您剛才說把華夏學堂開到英國去,是什麼意思?”

卡爾沒有直接回答,而是伸手從旁邊取過一張表格,展現到鏡頭前,道:“看,這是最新的調查數據。截至目前,貴國已經在我們英國建立了29所孔子學院、148個孔子學堂,累計注冊學習漢語的人數已經達到16萬餘人次。而英國私立學校中,也有45%的學校額外開設了漢語學堂。

可以說,漢語現在是英國的第二外語,非常受到家長們的歡迎。而我的孫女從三歲就開始接受漢語老師的教育,現在她的漢語可能連你都要大吃一驚哦!”

“是嗎?”王庸驚訝的道。

“當然。”卡爾衝王庸眨眨眼,然後轉過頭衝身後一個正在玩耍的小女孩招招手。

小女孩有著一雙漂亮的水藍色眸子,她走到鏡頭麵前,看到王庸後一下子甜甜笑了起來:“我認識你,王老師!”

用的不是英語,而是字正腔圓的漢語。而且多數外國人稱呼華夏人的時候都會直呼全名,這在華夏人看來其實有些不甚禮貌。而這個小女孩顯然知道這一點,沒有直呼王庸,而是用了王老師。

“崔迪,給王表演一下你的漢語朗誦。”卡爾寵溺的摸摸孫女的頭發,道。

叫做崔迪的小女孩點點頭,深吸一口氣,開始一本正經的朗誦起來。

“一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這是邵雍的一首《山村詠懷》,算是華夏兒童的啟蒙詩。能夠背出這首詩並不稀奇,但是讓王庸沒有想到的是,崔迪的發音竟然字正腔圓、抑揚頓挫,極為契合古詩的音律,好似一個小播音員一般莊正。這一點,華夏國內大多數小孩恐怕都做不到。

卡爾從視頻裏看著王庸的驚訝表情,極為得意。像是大多數的曬娃狂魔一樣,卡爾衝崔迪又道:“崔迪,給王老師表演一下你的拿手歌曲。”

崔迪聞言點點頭,然後範兒十足的捧著手,高歌起來:“在那遙遠的地方……”

一首歌曲唱罷,王庸再次被震驚。

這小女孩不光發音足夠標準,而且那種濃濃的華夏民族歌手式腔調,連王庸都自愧不如。

“怎麼樣,王?”卡爾笑著問。

王庸連連感歎:“太厲害了,太厲害了!我真的沒有想到一個外國小孩能夠將漢語學習到這種程度,再過二十年估計她都能秒殺我了!”

卡爾哈哈大笑:“秒殺你肯定不可能,畢竟你是如今最強大的漢學家。不過有一點你說對了,崔迪的目標確實是你,不光要以你為榜樣,還想跟你一樣當一個漢語老師。而我剛好看到了你最近的新聞,我就想為什麼不試著跟你合作一下,在英國也開設一批漢語學堂呢?有一點你可能不知道,我可是全英國最堅定的認為漢語會成為未來主流語言的人啊!”

“是嗎?”王庸微微訝異。沒想到卡爾對於華夏文化如此看重。

以哈布斯堡家族的實力,王庸一旦選擇了跟其合作,那麼華夏學堂在全英國乃至全歐洲的鋪展都將達到一個驚人的速度。

古老雙頭鷹,從來都是歐洲最有實力的那一撮家族之一。

“卡爾先生,您的提議對我來說簡直就是雪中送炭,我在此表示鄭重感謝。至於合作細節,我會擬定一個詳細計劃然後發給您。”王庸誠懇道。

現在國學的聲譽雖然在國內算是暫時保住了,可國際上仍舊沒有挽回多少。在這方麵不遺餘力的抹黑功不可沒。

而卡爾作為哈布斯堡的家主,這個時候選擇跟王庸共辦華夏學堂,無疑極大的提振了華夏國學的士氣。

“好的,王。我靜待你的計劃。另外,不要擔心資金,哈布斯堡家族從來沒有讓客人花錢的習慣。”卡爾大氣的道。

結束跟卡爾的會話,王庸沉吟一會,決定將這項合作交給國學協會。一是提升國學協會的影響力,二是交給一個官方組織總比王庸單人強得多。

至於希雅學堂,王庸不是沒想過。但是希雅學堂創立之初的目的是慈善學校,跟卡爾合作的學堂顯然是要收費的,那就不方便冠以希雅學堂的名字了。

劈裏啪啦,王庸打開電腦開始撰寫合作構想。王庸有預感,這是一次將華夏文化推向全世界的重要契機,之前的講學也好、電影也好,都隻能增添外國人對華夏文化的好印象。而真正的根本還要在於學校教育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