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為什麼要創業(一)(1 / 3)

中國俗語

古人說“富不過三代”,完整的是“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而在今年這一個財富分配和變化更為迅速的時代,不說富不過三代。富不過三十、甚至十三年、三年的例子比比盡是。改革開放不過三十來年,而以前萬元戶的致富標準、百萬富翁的傳說都早已在時代的大潮中沒落。

富不過三代盡管是普遍現象,但現實生活中也有富過三代的例子。能否富過三代不隻是家庭、家族及企業的繁榮問題,實質上與國家、民族、社會密切相關。

優秀人才輩出才能富過三代。財富是優秀能幹的人才創造的,也隻有優秀能幹的後代才能更好地繼承、保住和增值財富。

守業比創業更難,因為創業者大多從青少年時期就經過磨礪,從而錘煉了他們堅強的意誌和傑出的才能,使他們能夠成就大業。而其後一代麵對的是已經富裕起來的家庭,沒有經曆過創業的艱難,很難懂得財富來之不易,如果沒有良好的教育,很容易敗掉家業。因此,沒有人才輩出的家庭難以富過三代,沒有人才輩出的企業難以長盛不衰,沒有人才輩出的國家難以興旺發達。

傳承良好風氣才能富過三代。富過三代者是受良好風氣熏陶的結果。良好的風氣包括社會、組織、行業、地方、家族和家庭風氣,其內容有勤勞正直、遵紀守法、艱苦奮鬥、謙虛謹慎、好學奉獻、心係社會等。尤其是良好的家庭風氣對家族興旺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

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穩定才能富過三代。國家、民族是建立在一個個家庭、家族、企業基礎上的。國家發達、民族興旺,說明整體政通人和,人民才能安居樂業,企業才能安心創業,家庭、家族、企業才有富過三代的可能。富裕的首要條件是社會的穩定。在充滿衝突和戰亂頻仍的時期,人們朝不慮夕,性命難保,保持財富、富過三代無從談起。可見,富過三代決不隻是一個簡單的財富傳承問題,實際上它對社會穩定、國家昌盛、民族振興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其他原因,古代中國人常有多子多福的觀念,這也是造成富不過三代的原因之一,多子多福的觀念鼓勵人們多生孩子導致了財富加速被分薄,引用“韓非子”《五蠹》中的話“今人有五子不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孫。是以人民眾而貨財寡,事力勞而供養薄,故民爭,雖倍賞累罰而不免於亂。”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曾撰文稱,20年前《福布斯》全球400首富排行榜,平均每5名上榜的超級富豪中,隻有1名能在榜上20年屹立不倒,80%的富豪都被“淘汰出局”。

當年的富豪已有145名辭世或把財產轉由後代繼承,200多名富豪則逐漸隱退。50名依然雄踞榜上的超級富豪,包括世界第2首富、傳奇股市投資人巴菲特,福特汽車家族的威廉-福特,迪斯尼主題公園家族的羅伊-迪斯尼,耐克運動鞋創始人菲利普-奈特等。商海叵測,風雲變幻,富豪們的退榜緣由莫衷一是。到底是什麼把這些昔日的富豪推向了崩潰的邊緣?都說“創業容易守業難”,這句話不僅是對創業與守業現象的精辟的概括,而且閃爍著現代經濟學思想的光華。不知那些隱退的富豪們是否領悟到了這句話的真諦。經濟學上有一個勞動供給理論: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一天24小時。人要把時間資源配置於兩種用途,即工作和休閑。工作是指有報酬的活動,比如上班或從事商業活動。休閑則是指一切沒有報酬的活動,比如休息、娛樂、做家務等。一個人要把多少時間用於工作,多少時間用於休閑,取決於勞動的價格,即實際工資水平。實際工資水平的變動會引起兩種效應,即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如果實際工資水平增加了,人們會用工作來替代休閑,即減少休息、娛樂的時間,而增加工作時間。因為多工作意味著多收入,人們便覺得休閑是一種浪費。比如你平時的工資是每天50元,但是節假日加班可以拿3倍於平時的工資,所以人們在節假日寧可放棄休息,而願意在單位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