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注重被動收益投資(一)(1 / 2)

什麼是被動收入呢?

所謂被動收入(Passive Income),就是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也不需要照看,就可以自動獲得的收入。乍看上去有點像“不勞而獲”,實際上,在獲得“被動收入”之前,往往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勞動和積累。被動收入是獲得財務自由和提前退休的必要前提。

被動收入是一種隻要付出一點努力進行維護,就能定期獲得的收入。

美國國稅局把收入劃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主動收入(即勞動收入),被動收入,和組合收入。它把被動收入定義為“你沒有重大參與貿易或商業活動”而獲得的收入。其它金融機構和政府機構也認識到,被動收入作為一種獲得的收入,是資本增長的結果,或跟負扣稅機製有關。被動收入通常屬於應稅收入。

這裏有一些被動收入的例子:無需直接成為物主或商人就能從一門生意裏賺錢;房產租金;出書收取的版稅,授權專利或其他知識產權的許可費;網站上發布網絡廣告賺取廣告費;剩餘收入,由銷售人員推銷的產品或服務定期重複產生的收入,用戶必須定期持續購買產品或服務才能繼續利用到產品或服務的好處;有價證券的分紅和利息收入,例如股票和債券,通常被稱為組合收入,常被看作或不被看作是一種被動收入。在美國,組合收入被認為是一種和被動收入有區別的收入形式;退休金。

美國國稅局對被動收入有具體的定義,和上麵列出的並不完全吻合。比如版稅,根據服務指南,通常認為不具備被動性質。另外,利息、分紅、股票和債券的收益、彩票中獎獎金、工資、勞務報酬、傭金、退休收入、保證金等,都認為是非被動收入。

像醫生、律師、飯店、服裝店老板等等,凡是需要主動工作才能獲得的收入叫“主動收入”。我們的獎金製度理論值做到第六代是不是1092人ⅹ每人每月平均營業額2300元ⅹ5%獎金=你月贏利就是12萬多,如果照係統複製需要2-3年就能做到。好!假如我沒有照係統標準複製,或我們能力比別人弱,保守一點,打個5折2、3年後月贏利6萬行不行?5折後再打個5折2、3年後月贏利3萬行不行?夠笨了吧?很保守了,這每個月、每個月3萬元的贏利就是被動收入。

在經濟學中被動收入大概有幾種:

例如擁有一套房子,這套房子用來出租,每個月就可以有固定的房租,房租收入就是“被動收入”。

利息:其實存款的利息也是“被動收入”,不過銀行存款的利息太微薄了。可以考慮通過貸款來獲得更高的利息,但貸款有風險,貸出去了,收不回來,血本無歸。

股市:這不是指“炒股”,炒股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而且有風險。這裏指的是長線投資,看準一個質優股,長期持有,通過分紅或者長期的增值獲利。獲利比儲蓄多,風險比貸款低。

投資:投資到基金和保險中,也可以獲得穩定的收入。

前麵幾種都是用錢來生錢。前提是先要積累資本,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資本積累的過程也是不斷付出的過程——付出勞動、付出時間、付出青春或者其他。

企業:投資運營一個企業,找職業經理人來管理。定時獲得企業分紅。

下麵兩種則是通過知識的增值來獲得“被動收入”。

知識產權:例如寫了一本暢銷書,多次再版,每次再版都獲得一筆可觀的版稅。或者一篇文章被很多媒體轉載,也可以獲得不錯的稿費。

網絡、IT:因為興趣愛好建立了一個Blog,不小心成了知名博客,訪問量大增,網頁上的廣告帶來了不小的額外收入。其實Web還是為實現“被動收入”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另文詳細研究。

網絡收入分成廣告收入和內容收入。廣告收入上麵有說,內容收入的例子如:單詞魔咒

下麵這種是最接近“不勞而獲”的。

捐贈:很多小說、影視作品中,總是出現某些人意外獲得一筆巨額遺產,這樣的情況在現實中應該是極少見的。多數都是獲得一些小小的紅包、禮品。

好!我們拿投入最少的房產來分析,1000萬,從哪裏來?就算運作一個穩賺不賠的好項目!假設年利潤10%收益是100萬,非常好了,經濟學家吳敬璉說過:如果有12%的純利潤那就是個非常好的項目了!如果有40%的純利潤那就值得去違法了!如果有100%的純利潤就值得發動戰爭了!假設年收益是100萬,至少要投入800萬以上,這800萬的第一桶金從哪裏來呢?就算能借到,也要風調雨順的10年的時間才可以累積到1000萬!

假如8年好光景,第九年一個不小心,回到解放前了呢?有可能連本帶利全陪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