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活著就是要不斷地學習(1 / 1)

教育可以分為三種階段:第一,學校裏教授的讀寫算這三種能力。這是最基本的,沒有這個前提,進一步的教育無從談起。第二,寬泛的文科教育,這種教育一般在高中、大學或是其他教育機構開展的,這種教育並不為某一職業做特別的準備。第三,職業教育,就如在醫學、法律及技術學校等。

在本文中,我將自己的範圍僅限於第二種教育,這是介於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之間的一種教育。

對於第二種教育,教育界眾說紛紜。一些過分實際的人宣稱,這種文化教育完全沒有存在的必要。一個男孩應該從基礎教育直接跳至與其未來息息相關的職業教育。而也有一些教育學者則強烈推崇在大學教育中推廣文科教育,他們認為這有助於拓展學生的心智,更能為未來做好準備。這些專家並沒有反對職業教育,但認為年輕學生應該讓自己的根更牢牢地紮根在普通教育的土壤中,之後才接受職業教育。

許多大學現在都是遵循這一教育理念,並據此製定課程。在學生學習一些與其未來職業有關課程時,可以學到更寬泛的教育。

有人說,一個人不能接受過於寬泛的教育。其實,隻有當學生必需要作出巨大犧牲,才能有所掌握之時,這種說法才具有其合理性。

若一個年輕人初涉工作之時,他不懂得一些經典文學方麵知識或是其他純學科的知識,若他非得費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掌握,我建議他放棄大學教育。但若他之前已接受過文科教育,不論其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建議他接受大學教育。這種教育無疑會讓心智升級,在日後的時光裏,更好地掌握工作的技藝。

若一個人向著專業發展,這種寬泛教育更是具有直接的價值。盡管不可能完全派的上用場,但心智會成為其工作的工具。在這一過程中,心智的鍛煉應該沿著最寬廣與自由的方向前行。而在商業之上,則沒有這麼嚴格的要求。

歸根到底的是人,而不是教育。最好的教育應該是有助於一個人成長發展的。

在總結之時,我想說,盡量多接受點教育,無論是文化性還是其他方麵的,隻要這對你的健康與未來無害,都可以多讀一些。若你必須要在早年自力更生,不能騰出這個時間,我建議,可以放棄一些教育。否則,我還是希望大家能夠多學一點。

疑竇叢生之時,多接受點教育吧,不要自滿自足。這隻是一個你是否支付得起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