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6章 社交的度(1 / 1)

世上又三種人。其一,他們異常地喜歡社交,不時讓自己出現在別人麵前,覺得好像在地球上沒有一個男女、孩子不想認識自己似的,別人也會因為與自己相識或是結為朋友而感到高興與榮耀;其二,那些遁世者,除了自己之外,就不與別人交往,因此其社交狀況很蕭條;其三,那些既能與自己,又能與別人和諧共處之人,在單獨之時,他們也能快樂,甚至更感快樂之味道;在與人交往時,不求社會的認可,這種人的身邊常多良師益友,在生活中遊刃有餘,既索取又奉獻。

我不相信,那些沒有社交生活、沒有朋友與同事之人能夠真正享受生活的樂趣或是活得有聲有色。我們與別人相互依賴,從彼此那裏獲得歡樂與各種的幫助。若是孤身寡人,我們是很容易停滯的。

書本與重要的文書有其重要的位置。必須清楚的一點是,那些一直口若懸河與別人霹靂叭啦說個不停之人、那些不能忍耐寂寞之人是很難學到真正有價值的知識,也難以為自己與世界有所貢獻。那些隻注重俱樂部生活的男人、那些除了去劇院、戲劇、跳舞之外別無所好的女人,此上兩種人,皆為自私、愚癡之人,失敗是其必定的結果。

若要成功,若要活出人生的精彩,一個人要過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一種是自己獨身的生活;一種是與別人在一起的生活,要把兩者和諧地統一起來,互相促進。一個人可以在幾天的時間裏埋頭研究,在辦公室裏不見任何人,讓自己的專注力集中於書本與工作。但如果他總是這樣,就會發現自己遲早“生鏽”,盡管他積累了不少的知識與金錢。

僅僅是知識本身,僅僅是吸收,若不能在積累之時,有所分享、流通,這些就有如一潭死水,毫無活力可言。譬如金錢,一昧的囤積,卻不在市麵上流通。

還是那句老話,重要的不是你擁有什麼,而是你如何運用自己擁有的。

全方位地完善自己,無論自己多麼值得讚美,還是不夠的。在完善自己的過程中,我們不要讓自己與外界隔離,而應該與之交融。隻要不處於沉迷的狀態,這可以讓我們的工作做的更為全麵與認真,因為我們可以充分了解所做之事,激起其生氣。我們也可以利用別人的積累。

在積累之時,我們必須要還要與人分享。兩者割裂其一都隻能讓人心智日趨貧瘠。

過多的交往、過多的社交,隻會讓人沒有時間去思考與工作。而另一方麵,過分勞累的學習與工作,忽視與人交往,其積累也是難有結果之日,因為我們不讓自己所得的知識與人分享。不論從事什麼行業,我們都需要與人社交,獲得別人的幫助。

集思廣益之人總是在不斷超越自己,看似沒有極限。遁世者局囿於自己,在自己最小的圈子裏環遊,胸中裝著一座火藥庫,卻不能引爆,甚為遺憾。

正確地混合內心之所得與外在的分享,勢必讓人生更為璀璨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