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醜妞(1 / 2)

楊仙茅苦笑著搖了搖頭,說:“我是在檢討我先前的手術方案,如果那個時候我就直接使用小腸外置造口,她生存的的幾率應該至少有三成以上,不過,在我接手的時候,她的腹腔感染已經非常嚴重,危及到身體多處髒器。她本來就是一個很危重的病人,治不好也在情理之中,我隻是在反省,我以後給別人做手術,需要更加審慎。”

韓雪娥說:“你給自己的要求也太高了,在當時的情況下,沒辦法仔細考慮周全,而且你也說了這是你第一例治療這麼危重的,腹腔感染病人,沒有先例可循,所以也怪不到你的,你不要太過自責,再或許老天也開眼,還就讓她活過來了呢。”

楊仙茅搖搖頭苦笑。沒有在說話。

楊仙茅的擔心很快得到了證實,五天以後,朱夫人死於全身性嚴重感染。

得知朱夫人死了之後,楊明德夫婦原本對朱氏夫妻還是很惱怒的,可是,現在他們夫妻慘死,家財被一把火燒光了,反倒多少有些同情,得到這個消息之後,都歎氣了半天。

楊仙茅這幾天心情都不好,倒不是因為朱夫人的事,還是因為這次失敗的手術。

他發現自己不管解剖多少屍體,在屍體上做了多少相關手術,練習手法,但是臨床經驗這種缺失,是屍體解剖和屍體身上所做的鍛煉所學不來的,必須要大量的經曆各種病案,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手術技能和應變各種複雜病情的經驗。

這件事是之後,他找韓神醫好好談了一次,達成了一個對雙方都有好處的行,那就是一旦韓神醫發現需要手術治療的病人,無法用普通湯藥治好的,特別是嚴重的內傷,就建議病人家屬將病人轉送到楊家的回春堂來治療,如果病人不同意,但是願意接受手術也可以,楊仙茅會趕來會診。在韓氏醫館給病人做手術。這樣一來,既解決了幾位病人的救治,同時也增加了楊仙茅實施手術的機會。

因為韓神醫畢竟有神醫二字作支撐,在他這兒就診的病人當然比楊仙茅的回春堂多得多原,別人對神醫的話也要信任得多。楊仙茅告訴他們要做手術,他們未必敢接受,但如果是韓神醫,這麼建議的話,他們往往會聽。

…………

楊仙茅兒時的夥伴鐵蛋這些日子可忙壞了。

宣州遭遇了百年難遇的洪澇災害,死了不少人,大量的良田被衝毀,雖然大宋皇帝下旨開倉賑放糧賑災,但是對於數量眾多的災民來說還是杯水車薪的,很多災民流離失所,忍饑挨餓,死於非命。

宣州城裏的災民不計其數,大街小巷到處都是,每日都有倒閉街頭的災民和乞丐,少則數人,多著數十人,每天作為仵作學徒的鐵蛋,都要跟著師父拉著板車,滿街的去收埋這些無人認領的屍體。

這天早上,鐵蛋跟幾個師兄弟分片區各個街道收屍,他因為力氣比較大,所以一個人拉了一輛板車,沿著一條街道往前走,看看倒斃在路邊的人,就要上去查看一下,如果確定已經死了,而家人又無錢或者無力收買的,於是他就將屍體搬上板車,運去城外亂墳崗安葬。

這種收屍的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屍體任其腐爛,會傳播瘟疫,一旦造成大麵積瘟疫流行,城裏不知要死多少人了,所以他們知道肩上責任重大,每每不敢耽擱,隻要得到消息,那要連夜都要去收屍的,若是沒有人稟報,他們也要每天到街上去巡查,主動去尋找倒斃後無人收埋的屍體。

這天早上,楊仙茅拉著板車沿著一條街往前走。天上下著雨,時大時小。他帶著個鬥笠,穿了件蓑衣,板車上已經放了兩具屍體了,他要一直走到街道的盡頭,把沿途遇到的確定無人收埋的屍首搬到車上,然後再把屍體拉出城去掩埋。

連日的暴雨並沒有停歇的意思,已經使得城裏不少地方有了積水。而他走的這條街,地勢又比較低窪,所以積水已經漫到了小腿肚子,水裏漂著肮髒的東西,彌漫著一種惡臭。

但是,鐵蛋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工作環境。他拖著板車,慢慢往前走著,眼睛東瞧西看。突然,他聽到從一條小巷傳來了女子的哭泣聲。這種哭泣聲一般都會提示說有災民病死了,或者是快死了。於是拖著板車走到了小巷口往裏一瞧。隻見小巷高出水麵的石板上,直挺挺躺著一具幹瘦的中年人的屍首。

鐵蛋已經學會從人的姿勢判斷這人究竟是死人還是病危沒死。他看見這中年人怪異的姿勢,便斷定他已經死了,而且至少死了一晚上了,因為屍體都已經僵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