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 發現棟梁(1 / 3)

楊仙茅一聽司馬光幾個字,不由的又驚又喜,躬身道:“拜見司馬大人,能夠有幸與司馬大人見麵,當真是可的榮幸。”

司馬光笑了笑:“不必客氣,你現在先看病吧,我瞧你病人挺多的,忙不過來,以後空了再慢慢聊。”

楊仙茅也不多,問了他當前病情和飲食二便的情況之後,診脈望舌。然後道:“你的病在費神醫之前有人醫治過,使用了太多傷寒溫燥的藥,所以你舌苔幹燥跟皮革似的,必須要調理。就用調胃承氣湯吧,先把病情穩定住,並調理陰陽。提高你本身正氣,然後緩緩抽去你體內膠固之邪。”

當下轉身對抄方的花無香道:“玄參一兩,冬三錢,丹皮五錢,沙參三錢,麥冬五錢,銀花三錢,犀角三錢,鱉甲八錢,桑葉兩錢。每服三貼,到明日看看效果再來複診。”

聽著楊仙茅了藥方之後,費神醫又是頻頻點頭,道:“聽楊老弟用方當真是恰到好處。以你的本事,我這神醫的名頭,該給你才是。”

楊仙茅拱手道:“先生這麼,讓學生汗顏了。”

到這兒,楊仙茅十分鄭重地對費神醫道:“如果神醫有機會見到官家,請稟報官家,防瘟疫和抗洪一樣重要。瘟疫的危害性絕對不亞於洪水,目前在京城雖然采取了一些消毒防範措施,但是還遠遠不夠。最讓我擔心的是京城的飲水,基本上都被洪水汙染了。在這種嚴重汙染水源情況下,飲用這種水源的人很可能得病。而且這些瘟疫是由洪水帶來,但是究竟從何而來?又會帶來些什麼?誰也不清楚。所以要時刻留心任何一例不明原因的死亡病例,以防出現新的瘟疫。整個京城被洪水重重圍困,即便想逃也無從逃避。暴雨似乎就沒有停歇的意思。這樣下去,洪水隻怕不會短時間之內退卻。京城依舊會是一座孤島,一旦京城之內發生可怕的瘟疫,全城百姓隻怕隻能坐以待斃。

費神醫點頭道:“楊兄弟這話很有道理,我會向皇帝稟報。隻是我隻不過是個禦醫,隻有在皇帝有病的情況下才會召見我。在平素我根本沒有機會見到皇上,無法將你的話盡快稟報於他。”

剛到這,病床上的司馬光緩緩開口:“這話就由老夫向皇上稟告吧。剛才楊公子你所的話,老夫會原樣稟報皇上。提醒皇上一定要對你的足夠重視。並按照你的要求嚴密監視城裏每一個離奇死亡的病案。一旦發現,會將屍體送到你這裏來確定是否是新的瘟疫。”

楊仙茅其實主要的想法就是通過司馬光向皇帝轉達,但是又不好直接。因為司馬光的官太大了,他跟司馬光也隻是醫患關係。盡管這件事並不是為他個人,但也不好跟司馬光提。所以故意跟費神醫,看看司馬光的反應。沒想到司馬光主動提出,由他來向皇上,楊仙茅不由大喜,一躬到底道:“我替全城百姓,多謝司馬大人。”

司馬光搖頭:“這本來就是為民請命的事,是老夫份內之事。”

話到這,司馬光目光炯炯望著楊仙茅,忽然沉聲問:“請問公子,如何看待王安石的新法?”

楊仙茅承繼淩霄尊者的部分記憶,其中就有關於王安石變法的,知道司馬光是王安石新法的堅決反對者,將在宋神宗死後,在高太後的主導下重新當上宰相,盡廢新法。

楊仙茅對新法並沒空去研究,便按照記憶中的內容道:“祖宗之法不可輕易更改,要改變祖宗之法,非得有充分理由才行。而在我看來,新法本身有諸多不妥之處,用以改變祖宗實行百年的規矩,實在值得商榷。”

司馬光眼睛頓時亮了,道:“你看,那些地方值得商榷?”

楊仙茅回頭看了看等著看病的病患,皺皺眉。司馬光忙道:“簡單個一兩處即可,老夫想聽聽,不會耽擱你太多時間。”

“嗯,新法本身用意是好的,可執行下來,卻事與願違,出現種種弊端,比如青苗法中的攤派、隨意增加利率、催逼勒索,免疫法增加錢數,以多收為功、苛取為能;長此以往,國將不國,江山社稷,將會就此斷送!”

關於王安石變法的評價,其實在變法失敗之後九百年的曆史長河中,主流思想都是全盤否定的,特別是北宋末期和南宋,更是將北宋的敗於金國最後滅亡的原因歸結在了王安石變法上,甚至將王安石變法動搖北宋國家根基,禍國殃民程度超過蔡京等奸臣的亂國。直到近代百年,才逐漸出現對王安石變法的正麵評價。

楊仙茅其實對王安石變法沒什麼感覺,他的這幾句話是淩霄尊者記憶中的片段,是南宋的主流思想。

這幾句話竟然與司馬光的主要觀點完全吻合,他連呼吸都急促起來,還帶再問,病患已經在催促了,司馬光忙道:“你先去看病,改日請到寒舍酌,咱們再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