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晌午,趁宅中人午睡之時,應煊果然帶著方媃出了府。誰也不帶,隻他們兩人和一個車夫,駕著馬車走到南門大街處便下了車。
南門大街上有座福慶寺,是百年老寺,香火繁盛。平日這裏燒香拜佛者多,小商小販們便在廟外擺起各式小攤賺錢,形成了集市。逢年過節時,更是有大型廟會,熱鬧之極。
擊鼓祈福、萬人寫福、舞獅表演、戲法雜技、猜燈謎、投福錢,人群來來往往,口中呼出的熱氣、孩子們的嘻笑聲,小販叫賣聲把廟會氣氛烘托得熱火朝天。
應煊拉著方媃,一會兒在賣雜貨的小攤前看看,一會兒又去猜燈謎。應煊博學,這些燈謎不在話下,他連猜出十個,燈謎主人臉都變了。
按規矩,連猜出三個就能得件小獎品,連猜中六個,就能得個大獎品。應煊再猜下去,這燈謎攤子就要關張了。方媃攔著應煊,不讓他繼續再猜,也不許他提醒,要自己猜一個。
“送走觀音使不得,打一個字。”方媃看著燈謎,思索著。
見她想得費勁,應煊忍不住清起了喉嚨“咳、咳”。
方媃睇他一眼,道:“妾身隻是尋常人,沒有爺的急智,請寬限時間,容妾身再想想。”
方媃承認自己真的不擅於猜謎,可這個人在旁邊一直笑,擾得她把思路都打亂了。
應煊見她低頭時,那珠暗紫妝緞狐腋大氅領口上的狐毛襯得她肌膚如雪,如美玉晶瑩。沉思時忽閃著濃密的眼睫,分外可愛動人,便忍不住牽了她手,想提醒她,又怕她惱,索性含笑默然。
“我想到了,是個‘還’字!”方媃興奮道。
燈謎主人忙說:“正是,夫人猜對了。”他算了算,將該給的獎品拿出來。
無非是些小燈籠、毛筆等小物件,最好的也不過是個粗糙的銀釵。
他們不過是過過癮罷了,怎會真要這些東西,方媃見那小紅燈籠隻有碗大,上麵一根小竹杆挑著,拿在手裏正好,燈籠上寫一個小小的福字,底部還有紅絲線做的穗子,倒是小巧可愛,便隻挑了這個拿著。
燈謎主人見他們隻要了燈籠,十分開心,嘴像抹了蜜一般:“祝公子與夫人白頭偕老,子孫滿堂。”
方媃忍不住笑,並不認真,反而應煊倒是點點頭,道了一句:“承你吉言。”
離了燈謎攤子,又去看熱火朝天的舞獅表演,兩個人站在人群中看了好一陣才離開。
路過一家店鋪,方媃抬頭看,黑匾金字——“玉屏齋”。
應煊拉著她向裏麵走:“進去看看,我也好幾年不進這些店了。”
“玉屏齋”是家門麵闊大的珠寶銀樓,兩人剛一進去,便有穿著幹淨整齊的店家迎上來。
店家一看這二人衣著光鮮,氣質高雅,便分外殷勤,介紹的都是店中最好的手飾。一件件,一款款,金銀珠玉,寶光燦爛,令人目不暇接。
“不知道你們女人的眼光,隻是很多年前帶常氏來過一回。”
“妾身的頭麵手飾已經足夠,不必再買,看看就走吧。”
“這一對碧玉蝶很好,成雙成對的東西總比單個的好看些。”應煊道。
方媃看了看那對亮瑩瑩的碧玉蝶,上等碧玉所造,色澤均勻,綠得鮮豔。蝶兒展翅欲飛,栩栩如生,確實好看。
店家見應煊貴氣十足,知道買賣上了門,連忙又推薦了一枝金菊花鈿上綴著赤紅寶石的步搖,金光燦爛,寶石光芒四射,做工也精致,顯得分外高貴。
都是貴重漂亮的好東西,女人天性,方媃也愛不釋手。
應煊見她拿起這個,放下那個,明明心裏喜歡卻還忍著隻說看看,便對店家道:“這兩樣都買下了,裝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