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九十一】隻道當時明月在(1 / 2)

雖然蘇夜清並非以太子身份監國,處理起朝政大事卻沒任何人敢不配合。既然睿晟帝心思並未表明,便意味著任何一位王爺都有可能成為太子人選,而照眼下情勢來看,蘇夜清的可能性最大。

五月初十,進入暑氣之季,天氣愈發的熱。

一大早,一道加急奏折便傳入宮中,南郡郡守張茂通意圖叛變,就地起兵自立為王,其軍來勢迅猛,若不可擋,眼下其率領南郡數城的將士已經攻下臨近的幾城,照此情勢發展下去,隻怕南方不保。

送這道折子入宮之人是蘇夜涵與蘇夜渙,兄弟二人昨晚一同出城閑遊,見天色已晚所幸就留在城外未歸,今日一早正欲進城,卻正好遇上了趕來傳送消息的信使,彼時那信使已是傷痕累累,命懸一線,卻硬是堅持著證實了蘇夜涵二人的身份,這才放心交出從南郡帶來的奏折。

兄弟三人商議之後,即刻動身,帶上折子趕往華清宮,呈報睿晟帝。

聞此消息,睿晟帝並無眾人所預料的那般震怒,倒是鎮定許多,將折子來回看了幾遍,問道:“你們有何想法?”

兄弟幾人一怔,蘇夜清道:“回稟父皇,兒臣以為此等囂張之徒必須還以顏色,否則難以威令天下。”

蘇夜渙繼而道:“沒錯,今日有一個張茂通敢以一郡之兵,在南方造反,難保來日不會再出個李茂通、王茂通來,我們若是不能痛擊張茂通,勢必會助長其囂張之氣焰,而且還會讓許多心懷不軌之人野心大增,屆時若他們聯起手來,就不好對付了。”

睿晟帝微微點頭,蘇夜渙所言不假,不滅張茂通不足以震懾他人。頓了頓,他將目光移向蘇夜涵,見他麵色雖淡然,眉角卻浮現一絲細紋,似乎另有他想。

“涵兒,你如何看待?”

聽得睿晟帝喊到自己,蘇夜涵回神道:“出兵勢在必行,可是,卻不是現在。”

“七哥?”蘇夜渙一怔,疑惑道:“現在不出兵,更待何時?難道七哥忘了言午帶來的話?再不出兵阻止張茂通,南方危矣!”

睿晟帝不出聲,隻是帶著一絲考量之意看向蘇夜涵,他相信他既能說出這樣的話,就必有他的理由。

輕咳了兩聲,蘇夜涵直立,目光淡淡卻鎮定地看向睿晟帝,道:“從去年到現在,我朝戰亂不斷,雖然每次都能戰勝而歸,卻傷亡慘重,連累無數無辜百姓,且國庫耗損嚴重,實屬慘勝。如今張茂通兵變造反,那下一個叛亂之人是誰,下下一個又會是誰?如若每次朝廷都出兵攻打,必會導致國庫虧空,兵力糧草不足,百姓苦不堪言。”

聞得此言,蘇夜清與蘇夜渙相視一眼,他們一心隻想著要盡快出兵平叛,卻把這一點給忘記了,然細細想來,這卻是最不起眼又最重要的一點。

睿晟帝眸中浮現一絲笑意,輕輕點點頭,蘇夜涵繼續道:“如九弟所言,如今虎視眈眈盯著我朝江山者大有人在,有人欲先下手為強,亦有人欲坐收漁翁之利。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他們不僅有我們這個共同的敵人,於他們而言,每個人也都是彼此的敵人,既是如此,我們豈能容旁人收利?若我們暫緩出兵,等張茂通再攻下幾城,其他人必會坐不住,我們何不放他們相鬥相爭,一來可以借他們的兵力打擊對方,二來也可以將壞有野心之人引出來,到時候我天朝再出兵一舉拿下,如此便可省去許多麻煩。”

“好主意!”蘇夜涵話音剛落,便聽蘇夜渙一聲輕喝,“借刀殺人,欲擒故縱,且看他們鷸蚌相爭,我怎麼沒想到?”

蘇夜清也讚許地笑了笑,繼而又微微皺眉,問道:“如此說來,我們現在便是什麼也不做,隻看著張茂通一路直逼而下?”

蘇夜渙看了蘇夜涵一眼,似是明白了什麼,哈哈笑道:“自然不是。如果我沒有猜錯,七哥的意思是派人守住鹿河一帶諸城,鹿河諸城向來是南郡進往中原的一道屏障,隻要守住了鹿河,張茂通就別想攻進中原來。”

“嗯……”睿晟帝不由得點了點頭,麵露微笑,忽而又問道:“如此既可緩解我朝兵力與軍餉問題,又可找出叛逆之徒,實是一舉兩得。可是,這樣一來南郡以南之地,豈非都要落入張茂通之手?若是沒有人出頭攻打他,我們豈不是白白把整個南方送給了他?”

蘇夜涵的嘴角不由得浮上一抹清淺的笑容,不急不躁緩緩道來:“古人有雲,舍得舍得,有舍方有得。張茂通這一類人留著始終是一個禍害,今日不想辦法除之,來日等他勢力漸大,再要除之就更難了。我朝建朝近五百年,這數百年來無數人欲要取而代之,卻無人能如願。人之本性之一便是征服,對手越強大,就意味著他越有才能。所以想要叛變天朝、自立為王者絕不在少數,張茂通不過是其中之一,而且更早地暴露了自己的野心,其他人又怎能坐看他一人獨大,與我天朝分庭抗禮,占地相對?”他的眼中浮上一股自信,那般信心十而又深刻冷魅的眼神,讓睿晟帝見之心中暗暗一驚,隻聽他繼續道:“兒臣願以性命擔保,到時候必會有人以鏟除叛臣為名,起兵攻打張茂通。如若不然,兒臣願親自領兵出戰,拚死也會奪回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