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權力製衡(2 / 2)

“臣不敢。臣隻是疏導一番。王上。這世間,並不僅僅是一道政令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其中隱藏在背後的是一個利字。我大秦之所以能夠強盛。就是當年商君將此利提了出來。而我大秦重視。而關東則不屑於此。實際他們也是靠利治國。這移民也是如此。重在一個利。而利的表現形式多樣而已。”尚文說到。

秦王點頭示意。表示讚同。

“那為何新地要用這樣的方法不可那?”秦王問到。

“王上,這些地方並非傳統的農業地帶。這些地帶很少有能夠種植的地方。大多是遊牧的形式。這樣的形式注定需要一個非常寬闊的空間。這個巨大的空間控製起來非常的不容易。不像我們內地。土地的產值很高。也很穩定。而遊牧必須四處遊蕩。一旦發生什麼事情。恐怕來不及調動人馬。事情已經發生。即便是駐軍也恐怕難以控製。”尚文訴說到。

“為了控製這些地方很方便調動軍馬。勢必要將權力集中一手。這一州之大。軍馬之盛。本身對我大秦就是一件來自內部的巨大威脅。一旦某些居心叵測之人得權。這政權,軍權都有。這就成了外患。外患一成。我國危矣。那些新地也不能長期占有。這一來。民遭殃。我大秦也遭殃。”尚文說到。

秦王被觸動了。秦王也覺得頭疼的很。這個問題如何解決秦王想想尚文說的三權分立。

“臣這三權分立正好相互製衡。民選舉議員。成立議會。指定共同的法則。這法則人人遵守。法製約束力強。而政權來源於議會的選舉了。選舉州長也有時間限製。這樣。議會就對政權有了製約。有了監督。州長雖有大權。卻不可隨意施政。如有差錯便可被議會彈劾下台。而他的時間限製。控製其時間不能長久。長久必能培植其黨羽。同時。為了防止其州長利用司法手段打擊議會。司法必須獨立出來。不聽命於任何人。州長有錯追究州長的責任。議員有錯。追究議員的責任。兩下誰也不偏袒。三方也能為此權力製衡的局麵。這樣。立法者不能出台打擊州長勢力的法律文件。而州長無法借助手中權力隨意不受限製的施政。而司法這公平的維護這個體係。乃至整個社會的公平和穩定。”尚文說到。

秦王點頭認可。

“內部權力製衡之後。這兵權的事情就好說了。民穩定。則民兵則穩。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必然奮力抗擊。為了不收侵害。有時還要主動出擊。此舉。我們應該大加鼓勵。這樣受到侵害的不是我們。而是少數民族。軍區製度。也可以防止軍權過度專一。王上。你是三軍的最高長官。所有的軍隊必須聽你指揮。你有權任命軍區的長官人選。軍區的長官有時間限製。部隊采取輪換機製但要相對的控製時間。不宜太長。長容易生裙帶關係。短,則相互約束力弱。戰鬥力則弱。”尚文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