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方麵,秦國設立銀行學。利息的高低開始直接和秦國經濟的繁榮情況掛鉤。這是他們的一個大膽猜想。新聞學是一門新的學科。新聞報道注重多角度,特別是從細節問題著手看待整個社會大問題。
這樣的學科很多,而且就讀的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非常的積極。秦王把這些都默默的記在心裏。回去之後。秦王做出了一個巨大的改動。廢除太學,宗室子弟全部進入秦國基礎教育體係,和秦國大學學習。所學專業,不再受限。此令一出,讓人們的眼光聚集到了教育這塊上來。也正是這個意外的舉動,讓很多投資人找到了投資寶地。
他們開始大規模的進入學校和學生,老師洽談。商談轉讓他們手上的專利,並且開出很大的價錢支持他們研究開發。不僅如此,他們還提供一係列的優厚保障條件給這些學子,老師。因為他們手上有絕對大的技術優勢。
這些人的自發行為很混亂。但很快,另外一股勢力開始進入,他們就是蕭何代表的銀行業。蕭何的眼光是長遠的。在降低利息的時候就考慮到了資本的出路。當時他正在構思一種專門做投資類別的公司,那就是吸引大量的資金進入。然後交給專業人士商討這些資金的如何利用。這就是早期的投資銀行和投資公司或者叫投資商行。不過他沒有想到,竟然有人搶先下手。於是,蕭何搶先一步注冊成立一係列的投資銀行和投資商行。
個人與一個有組織的資金集團比起來。後者的可靠性要遠遠大於前者。於是,大批的學子重新選擇效力於投資銀行和投資商行。
這些沒有搶到手的人,開始意識到這一點,於是大量的人開始注冊成立中小型商行。由於大量的技術專利被投資銀行搶先下手。他們開始收集,雇傭大量有一定技術,或者是投資項目不看好的技術領域。於是秦國在短時間內把秦國教育剛剛培養出來的果實瓜分完畢。
掌握大量密集技術的投資銀行成為一些重要部門的潛在壟斷力量。比如,電信,電力,冶金,采掘等行業。而另外一些中小公司,雖然他們的技術被投資銀行放棄,但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沒有用處。相反。這些龐大行業後麵需要大量這樣的中小公司提供細節技術支持。而他們這方麵是主要動力。於是,秦國的資金瓜分潮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