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8刺激中的趙國經濟(2 / 2)

首先是女工。他們一開始不收取費用,而是畫押簽約。公司負責把女工送到秦國,女工做工之後,要付一百個秦半兩的費用給他們。這幾乎是一批巨款。但想想看,這些婦人經過計算。這最多就是要了她們三分之一的工錢。可是待在趙國就會餓死,雖然不平。但她們依然簽約去秦國。於是,一條從邯鄲向北,越過太行山,進入秦國太原郡,從太原沿汾河到底黃河邊進入河西。在河西坐上火車直接到達秦國鹹陽。全程有人專門接送。而且什麼簽證,護照,納稅憑證亂七八糟的都有人辦理。這對她們來說省事多了。

這些婦人也是第一次坐火車,她們連沙發都沒有見過。而且還是第一次見到一次性能夠坐六十個人的大車。隨著人數越來越多。從秦國到河西的火車要發的越來越多。特別是一些火車票。已經預訂到二十多天之後了。很多秦人自己都買不上火車票。不得已,文陽北部鐵路公司鋪設了第一條通往北方的電報線。並且研製改進了電報發報裝置。而且修建了專門的發電廠。這樣,火車發車列數開始增加。但依然無法滿足源源不斷而來的趙人。

來的不僅僅是趙國婦女,還有大批的壯年勞力。他們來秦國找活幹。比如看押奴隸。放牧,或者是直接加入武裝人員。秦國的武裝人員有了新的大批雇員。

賺錢的都是趙國商人。並沒有一些官麵和王公貴族參與,但漸漸的,這些人看到商人大賺特賺。於是他們也開始插手,他們把手中掌握的私兵用於對外作戰。他們和秦國的一些貿易公司簽訂使用合同。

由於他們使用的都是火槍,所以,這些貴族不打算更換武器,隻是花費很少的金錢購買一定數量的馬匹,其他的都充當步兵。同時,他們還把大量附屬於他們的手上的農民組織成龐大的勞務大軍到秦國做工。這樣一來,他們成功的轉嫁掉大旱之 後帶來的危機。並且,通過輸出勞務。他們將獲得大量的外彙。

趙國龐大的勞務輸出的同時,也在進行一些精簡計劃,首先是裁軍,趙國裁軍二十萬。把他們的總兵力保持在二十五萬左右。這樣一來。通過壓縮編製,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普及火槍。然後通過和秦國簽訂軍事武器貿易協定的方式進口大量的火炮。質量開始成為趙軍的首選。

不僅僅是人數和質量上,趙軍在指揮體係上也做出了較大規模的調整。李牧請求趙王成立趙國參謀部。打出來的目的是有效的協調在秦國的趙國武裝力量。防止趙軍被秦軍吞並。趙王立即答應。失去大部分力量,這是趙王最恐怖的事情。

為了學習秦國的參謀部,李牧主動和王翦通信。希望兩家共同聯手,在對外作戰上保持一致。這在一定程度上協調了雙方對外的統一作戰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