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類似的研究,讓秦國的出版書籍多了起來。王翦開始寫一些專門的軍事書籍,以白話文為主,尉繚開始以軍事投射經濟管理方麵。主要是社會需求。李斯開始寫自己的回憶錄。他堅持文言文。報社兼具出版社的職能。他們開始整理編纂一些專用書籍。比如醫學,文學,主要是《詩經》還有就是前人的一些已經發表的書籍。其中《孫子兵法》編纂起來非常的麻煩。曆史上的孫子十三篇是曹操編纂整理的。當時《孫子兵法》偽作高達五十多篇。即便是現在的戰國依然有二十多篇之多。秦國出版社開始整理編纂這些書籍。並開始按照個人見解注解。
秦國不在是簡單的耕戰政策,他的影響開始超越各個方麵。這些遠遠比秦統一之後統一度量衡來的更自然,更徹底,更容易接受。
就在秦國開始以其獨有的文明輻射周邊各國的時候,燕國撐不住了。
燕王為了一個虛張聲勢的進城儀式挪用了大量的軍費。這些軍費開支大部分是士兵的軍餉。而他的兩個龐大師的士兵已經在前線奮戰了很久。但他們卻有兩個月沒有領到軍餉。不單單是這些,還有他們的食物配給。由於燕國減少了從秦國進口食品。這直接導致前線士兵的食物開始大幅度縮水。肉食開始縮減到隻有一丁點。這還是每個月的配給,罐頭開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廉價的粟米飯。秦國倉庫中最後的庫存賣給了燕國。而這些東西是留給那些奴隸使用的。麵粉也沒有了,變成了難以下咽的小麥飯。
食物配給的減少,加上軍餉的拖欠,這讓燕國的士兵士氣越來越低落。他們的衣服開始破舊沒法替換。靴子也無法更換新的。加上處於戰壕中。很多人得了戰壕病。他們沒有幹淨的襪子替換。
燕王希望發動的進攻在齊國發動進攻之後無力再進攻。實際上是他們的士兵抗議軍官縮減食物配給。而軍官以此為理由拒絕發動進攻。
齊軍也因為巨大的傷亡無力發動進攻。雙方進入僵持局麵。
前線的情況傳到燕國。燕王搖頭歎氣,他非常的不明白,他的軍隊可是裝備了先進了火槍,火炮,為什麼就打不贏齊國。
而劇辛卻意外的了解前線的情況。說到底,燕國沒有錢了。雖然北方還有金礦可以挖,但燕王的開銷非常的大。金礦的金子大部成了燕王的開銷。這個時候跟燕王說明情況。簡直就是找死。
不過劇辛卻提了另外一個意見。
“王上,臣有一妙計。”劇辛試探性的說道。
“快快道來。”燕王不耐的說道。
“王上可向秦國救援。秦國的新式武器有很多啊。我們可以租用。”劇辛笑著說道。
“租用!”燕王看著劇辛。
“妙,妙,妙啊。”燕王緩過神來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