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息,單利計算,優質的服務態度。這讓趙,韓,燕三國更多的人選擇了秦國銀行。加上秦半兩的用途廣泛。幾乎他們都和秦國有龐大的貿易往來。秦半兩也非常的堅挺。因為他們後麵有足夠大的黃金儲備。就是這樣的原因。讓大量地秦半兩紙幣不知不覺的進入了秦國以外的地方。
低息帶來的是極大的投資潮。特別是秦國降低部分技術限製。允許大量資本外輸。秦半兩在斷斷幾個月間迅速流向外國駐地銀行。
趙國的煤礦,交通運輸行業。還有大量的建築業都有秦國半兩紙幣的影子。在韓國的勞動力集中的工廠。興建的鐵路,高速公路。燕國的木材,藥材,奴隸市場。這些國家中到處都有秦半兩的身影。
這些國家也試圖擺脫秦半兩的控製。但顯然辦不到。張良就研究過這個法案。但沒法執行。市麵上流通的秦半兩比本國貨幣還多。就連征稅都是以秦半兩結算。如果貿然的不使用秦半兩。那麼後果會非常的嚴重。最後此事不得不了了之。
“秦國最厲害的不是他的軍隊。而是這些造價便宜。卻很值錢的秦半兩紙幣。”張良感歎到。秦半兩紙幣扮演的是擴張先鋒的絕色。半兩紙幣比任何軍隊都可怕。你被入侵了都不知道。
秦半兩紙幣絕不會停止他的腳步。隻要和秦國經濟有來往。都有他的影子。在齊國,魏國,楚國。到處都可以見到秦半兩。秦半兩可以買回齊國的海鹽,楚國的蠶絲,礦石,稻米,可以讓魏國為秦國生產富裕的小麥。
隨著秦國經濟擴張的開始,秦半兩已經不知不覺的有取代各國貨幣的趨勢。這種趨勢可以看成是統一的血液。半兩錢帶著各種養分將天下融合成一個整體。這是一個曆史使命的完成。經濟聯係遠遠比統一戰爭依靠武力統一更加牢固可靠。而且相互之間的依存度非常高。誰也沒法依靠單純的武力解決問題。
不管怎麼樣。一個事實沒有改變。那就是秦國依然按照以前的方式進行原始資本積累擴張。這種過度擴張在資本輸出時出現了資本。特別是貨幣供應量減少的問題。這個問題的出現很有可能拖累秦國整體經濟的下滑。甚至是倒退。
一個國家的貨幣成為一個地區性的“國際”通用貨幣的時候。他原本的貨幣量必然減少。同時在履行“國際”貨幣的時候。必然要承擔貨幣帶來的責任。貨幣量的供應減少是秦國新式資本擴張的表現。秦國必須慎重的解決這個危機。隻有戰勝危機之後才能有新的挑戰。秦國才能完成自己的責任。
原因基本上找到。接下來就是如何解決問題。這個問題政府需要和銀行聯手才能解決。提高市場的貨幣供應量。貨幣的流通性被蕭何寫進了報告裏。這是秦國首次遇到貨幣供應,流通緊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