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的結果是。烏孫人打敗了月氏人。月氏人因為和秦國的戰爭元氣大傷。到現在都沒有恢複過來。戰爭的實力在於人口數量這個重要指標。月氏人在人員數量上處於劣勢.。無奈。他們隻能再次向西遷移。而烏孫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傷亡人數在一萬多人。這個數字在接下來抵禦盟軍的入侵當中成了致命傷。雖然贏得了草場。但兵力也大減。這對盟軍來說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不過盟軍正在集結第二支騎兵機動力量。後勤運輸依然限製了盟軍的軍事行動。但王賁有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向北越過天山。從天山突然出現敵人的後麵。這樣可以減少從北西域進入的時間。
這個想法需要時間消化。因為他們還沒有吞下南西域這個巨大的地盤。
騎兵進展的速度在每天五十裏左右。步兵則在二十裏。後麵還有一大群炮兵,後勤。商人組成的大軍緩慢前進。商人已經把戰爭看成了一次巨大財富的機會。
商人的出現有利於消化吸收這次戰爭的巨大勝利果實。大量的戰利品通過他們換成秦半兩然後運往秦國。軍人得到錢財存進銀行。銀行以投資的方式吸納他們手中的戰利品。或者放貸給商人買賣奴隸。這種良性循環有助於快速解決戰爭帶來的其他影響。但是居民的反抗則被轉化為奴隸而遷移走。而遷移過來的新居民將成為這片土地的新主人。
移民潮真正來臨來自於報紙的宣傳。西域有大量的黃金報道早已經響徹整個中原。秦國國內影響不是很大。隻有極少數的科研人員和探險家前往。而六國反應強烈。特別是那些在韓國工廠工作的楚國人。他們每天工作七個時辰。勞苦不說。賺錢也少。韓國工廠主相當的刻薄。連吃飯的時間都算的非常近緊。這也迫使更多的人想尋找一塊新的地方開始生活。黃金一夜暴富的美夢驅使他們前往西域尋找黃金。
他們已經打聽到。隻要從新鄭坐火車就能一直到達河西走廊口。然後跟隨大軍。或者找一份趕車的差事就能到達西域。
而且從新鄭到火車盡頭。才需要十五個半兩。這來便宜了。一些大膽的楚國人就是這樣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途。以前遷移的主力是韓國人和部分趙國人以及其他六國人。而現在。楚國人成為遷移的主力。他們從韓國新鄭出發直接前往西域。
就在西域逐漸消化的時候。海軍問題再次上升到一個嚴重層次。主要是工業原材料不斷的下降。期貨各種原材料都在上漲。如果再這樣下去。秦國真的就要麵臨一次經濟危機了。但尚文卻很扯皮的在外交上打口水戰。
秦國緊急鋪設了一條通往南方的電纜。但電纜現在才到了宛城。距離海軍基地還有一段距離。而且工程進度也不是很快。靠近鐵路的地方進展快。但越往南工程進度越慢。幹脆就在南陽地區。工程陷於停頓。
而尚文這趁機發售秦國海軍國債。國債數額超過三百萬金。這三百萬金將強力打造強大的海軍。一開始還有人買。但後來幹脆無人問津。原是人們看不到秦國解決海軍問題的誠意。外交上打什麼口水戰。
“我們海軍有秘密武器。那就是我們丞相的口水。口水比大炮的炮彈還要厲害。”《飛報》記者撰文調侃尚文。但尚文以微笑應對此事。
海軍問題秦國比楚國率先知道。而且積極展開外交態勢。秦國通過設立在宛城的電報線向在壽春的秦國大使送去了秦國國書。
秦國以楚國水軍屢次挑釁秦國海軍並且沒有經過秦國同意單方麵進入秦國控製水域而造成的影響要求公開道歉,並且賠償秦國超過一百萬金的損失。並且楚國水軍不在出現在秦國控製的長江水域範圍之內。
此外還有就是南方長江吳越,九江地區的水盜。秦國要求楚國答應秦國海軍和楚國水軍共同消除水盜。除了這些。秦國還希望以每年二十五萬金的價格租用楚國五處長江港口作為來往船隻的停靠碼頭。
楚國高層對秦國的要求非常的氣憤。他們認為秦國好像還沒有擺弄清事實。秦國海軍還沒有能力行駛在長江水道上。就敢和楚國水軍叫板。在鄂。楚國水軍有一千艘船隻。秦國海軍難道看不見。
但楚王卻不管不聞。他的態度是不想和秦軍打。如今有三個國家和秦國有關。就連鬧著最凶的趙國都開始和秦國叫好。楚國何必如此。楚王很看的開。但底下人卻處於自己的利益進行反對。
從報紙上看。秦國正在修建一條從洛陽。新鄭出發到南方海軍基地的鐵路。鐵路一旦建成將對這些貴族形成巨大的威脅。主要來自於價格上的壓價行為。因為陸路交通因素的關係。這些貴族可以在中間物流環節隨意加價以便賺取一定的利潤。也真是這種壟斷地位的產生才導致各國商人進入。或者是以走私的形式運送原材料。這些通行費用是地方官吏的主要收入之一。處於種種考慮。他們目前還不希望這種平衡被打破。殊不知。水盜的出現已經讓這種局麵把秦國逼到不得不解決的地步。因為水盜已經影響秦國在原材料上的進口。即便是該問題能夠妥善解決。秦國也絕不允許有人破壞水道秩序。
楚國高層經過協商之後一致的反對秦國提出的要求。並且這還作罷。還把秦國大使館人員全部趕出楚國。雙方的關係達到看冰點。這也讓秦國有了出兵的口實。
就在秦國決定在輿論上占據有利位置的時候。楚國水軍提前行動。他們采用夜襲的方式提前下手徹底解決秦國海軍問題。以便造成既定事實。
一個大膽的偷襲計劃誕生了。該偷襲計劃將一俱消滅秦國海軍於基地當中。
或許是巧合。尚文正在和蒙毅商討可行的辦法。讓秦國民間造船廠興建起來。
“知道嗎?造船的材料最好還是鋼鐵。鋼鐵船體的船可以造的更大。運載能力也更強。還能到更遠的地方。”尚文對木質船的興趣不是很大。主要木質船的承載範圍實在是有限。
“鋼鐵船?”蒙毅不敢相信。
“怎麼。難到你不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尚文隨口一說。
“什麼阿德裏?”蒙毅不知道尚文說的是什麼怪話。
“哦。沒什麼。就是浮力原理。隻要把體積擴大。即便是鋼板也會漂浮在水麵上。就像玻璃杯。罐頭盒。如果是一團玻璃,鐵。就會沉入水中。但做成杯子。罐頭盒。他們未必就一定沉入水中。”尚文說給蒙毅聽。
“我還是頭一次聽說這樣的學問”。蒙毅說到。
“事實上,中學物理實驗就有這樣的實驗課。”尚文說到。
“看來我的好好學習了。”蒙毅說到。
“很抱歉。我不是那個意思。實際上有……”尚文認為這樣的言語有傷害蒙毅的自尊心。
“哦。不不。不用抱歉。事實上。是我應該學習。知道嗎?王將軍每天都會花費一個小時的時間學習各種科學技術。不僅僅是王將軍。還有王上。王上知道的比我還多。比如地球緯度。王上連六分儀都會使用。還會解一元二次方程。”蒙毅說到。尚文則驚訝的看著蒙毅。這些消息實在是太驚訝了。秦王還會解一元二次方程。
“我哥也在學習各種機械理論。他對內燃機的興趣很大。”蒙毅接著說到。
“這。太難以置信了。”尚文簡直難以想象。秦國的高層竟然能夠學習科學知識。這太難以置信了。
“所以。沒有什麼可抱歉的。學習沒有什麼。人人都是老師。人人也是學生。不過我挺羨慕你的才華。什麼都懂。”蒙毅接著說到。
尚文都覺得不好意思了。要知道他學的東西不知道要經過多少代才能完成積累和突破。
“嘿嘿。我們繼續說說海軍問題吧!”尚文拉回話題說到。
“海軍的基礎是商船。我們目前商船的數量都不知道。民間造船能力也非常有限。特別是這種鋼鐵殼體的鋼鐵船。我們能夠製造大量的鋼鐵。也能製造很多鋼鐵機械。比如手表。”尚文用手指了指自己手上的這塊不鏽鋼手表。這是嬴玉特地送給尚文的情侶手表。嬴玉自己也佩戴的有一塊。兩人的手表要比秦王的懷表還要先進。
“這說明我們有這樣的基礎。為什麼我們不能用來造船那?”尚文說到。
“嗯。”蒙毅點頭認可尚文的想法。
“可是民間怎麼造船?得有動力。難到是消耗我們生產的鋼鐵。”蒙毅說到。
這便是我們要考慮的原因。我們必須盡快的刺激投資者進入這個行業。”尚文說到。
“海外有很多資源。首先我們得讓他看到。比如就運輸一船的有色金屬礦石也能賺錢。”尚文解釋。
“問題依然回到陸路交通問題上了。”蒙毅直接指出問題的循環性。
尚文無語。好像因為交通問題。秦國不能再發展了。
“你看這樣可以嗎?”蒙毅提議到。
“我們可以這樣?不再以關中為中心。以建立新城市為目標。也就是說。單獨的把南方開發作為一個個體存在。”蒙毅提議到。
“嗯這是一個想法。但城市之間的聯係必須解決。特別是交通問題。”尚文說到。
“那麼我們就在鐵路。公路兩旁加速其城市發展。”蒙毅說到。
“從洛陽開始一直往南。沿著鐵路交通線建立城市。這樣就有基礎。也能加快南方開發計劃。”蒙毅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