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足以看出使用該機槍後重量大幅度減輕。這種機槍在某種程度上扮演了班用機槍的角色。但這僅僅是客串。
一款真正的班用機槍被秦國國尉府采用。文陽三型輕機槍正式被采購列傳部隊。機槍的訂單吸引了秦國很多兵器製造廠家的關注。這自然少不了文陽兵工廠。憑借其人脈關係。以及最早采用無煙火藥槍彈。嬴玉搶先拿到無煙火藥的技術專利。這就讓她得到了兩億發槍彈的巨額軍事訂單。她還不滿足。認為機槍也應該進入。但或許是機槍競爭實在是太激烈。兵工廠設計了兩款不是很成功的機槍。其中二型號因為和散熱片機槍有某種相似不得不廢棄。
李氏兵工廠幾乎搶走了所有的機槍訂單。秦軍計劃大規模列傳速射武器。他們幾乎給每個師配備一千多挺機槍。這幾乎是暴發戶式的裝備武器。不過想想也能夠理解。秦國的對手都是冷兵器。在集團衝鋒的時候。速射武器的速度優勢是對付其最好的利器。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秦軍的作戰單元往往是以連,排展開的。為了達到火力優勢。就必須大規模普及這種半自動,自動機槍。一個連最少需要六挺機槍以上。
李氏的風冷管機槍。秦國正式編號為二式機槍。雖然可以臨時當班用機槍使用。但他的出發點是固定機槍火力點。不是移動的。而且。這種掃射隻能是展示的。不能快速射擊。於是在這種需求下。秦軍要求一種可以快速移動的輕機槍。這就是後來的三式機槍。
為了拿到輕機槍的的軍事訂單文陽兵工廠首先收購了導氣式機槍的專利。然後在風冷片基礎上首次使用了螺旋散熱片設計。這就避開了風冷片設計的技術專利。同時也大幅度減輕了機槍的重量。
有了這兩種設計。三型輕機槍首次提供給軍方使用。這種機槍類似於捷克式輕機槍。槍管不可拆卸。使用彈鏈供彈。但這種供彈方式在測試的時候經常發生卡斷彈鏈的現象。於是。設計人員改為從下方供彈的彈匣式供彈。彈匣為二十發。這樣一來槍介於步槍和機槍之間。對於步槍他較重。對於機槍他勉強較輕。不過為了減輕使用者的負擔。文陽兵工廠特別使用了固定兩腳架。事實是。這個設計是多餘的。實戰中士兵更原因拆掉兩腳架。不過另外他的槍帶士兵很喜歡。槍帶非常符合人機學。采用三角槍帶有效的分解了機槍的重量。隻要用掛鉤掛住機槍上的掛鉤就可以輕鬆操控。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