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如此,如果單純的從軍事,寡人可以修,但丞相前幾日發來電報說,要進一步削減軍費。寡人想了想,認為丞相的不是沒有道理的削減軍費的。”秦王說道。
蒙毅說著也點點頭。但蒙恬顯然已經想到了這一層。蒙恬曾在尚文身邊待過,深深的感受到那種經濟,科學氣息的影響。在北方擔任如此重擔的時候。他也在不斷的學習。比如,他學習了各種科學知識,也閱讀了一些經濟學理論還有一些企業管理。不僅如此,他在巡查部隊的時候經常到兩州的主要企業走訪調查。這讓這位將軍對自己國家的經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這一點,末將認為可以解決。北方礦產資源多,西蒙州有豐富的稀土資源,鐵礦石,煤。東蒙州也有。在靠近山地的地方還有黃金的出現,這些地方都可以通火車,在漠北,也有這樣豐富的鐵礦石出現。如果把這些信息公布,拍賣那些地區,我們就可以把鐵路修到那裏。為了保證他們的安全,我們可以采取機動防禦的策略,使用鐵甲機車進行機動防禦,增兵。然後依靠鐵路延展我們的防禦線。這樣慢慢的就達到了圍困匈奴,發展壯大我軍力量的目的。”蒙恬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恩。不錯,這個想法不錯,弄一份報告出來,讓丞相研究一下。我們一定要這麼做。”秦王說道。
蒙恬的想法實際是根據目前秦軍北方戰略製定的。秦軍北方整體處於一種積極防禦狀態。別看秦軍可以發動小規模進攻。但卻整體處於戰略防禦狀態。主要是因為一次性解決北方遊牧民族的成本實在是太高。而且秦國連續性的發動對外作戰,每一次對外作戰都要耗費巨大的財政支出,秦國以不斷發放國債的形式支撐其對外作戰。這種模式在尚文的掌控下良性發展。而且多次以自我削減軍費的目的來控製,對於北方,特別是對匈奴作戰。其經濟價值還遠遠沒有上升到戰略價值上,所以,整體撥付的軍費也就很少。
這也就直接造成北方必須處於一種戰略防禦狀態,但蒙恬認為,既然防禦,那麼就要積極防禦。既然軍費很少。那可以充分利用民間資本以及民間資源達到這種防禦圍困的目的。這就是一種將軍事和經濟有機結合的方式。
利用北方潛在的礦產資源來誘惑更多的人來投資。投資帶來的鐵路建設必然在其中,民用設施背後潛在著大量的軍事利用價值。這就是蒙恬的想法。利用民用設施達到軍事目的。將軍事設施投放到民用市場中。然後以借用保護的名義達到對這些設施的使用。這筆賬算的非常的劃算,可謂是軍方不掏一分錢就可以達到原有的戰略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