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2齊國的鐵桶炮(2 / 2)

齊國軍官們發現。突擊隊在突擊之後。如果沒有後續的大部隊及時跟上,很容易被對方接下來的反撲所消滅。而後續部隊往往因為對方火炮的集中轟擊導致一個很嚴重的隔離帶出現,這個火力隔離帶的出現讓後續部隊無法和突擊隊取得聯係。進而奪取擴大戰果,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很多起。越來越多的軍官要求能夠要求一種能夠壓製對方炮兵的武器。但齊國的火炮生產數量,質量都無法和擁有大型機床設備的機器大生產的秦國相比。

就在齊國為此想盡辦法解決的時候。來自齊國西部產油區提供了一種新式武器。

這種武器就是利用秦國提供的鐵桶改造的。這種鐵桶就是秦國原油桶。為了方便秦國期貨交易所交易,尚文建議大量使用方便的汽油桶進行生產。齊國沒有標準的公路設備,無法進入大型油罐車,同時,齊國的原油開采非常的落後,而且都是那種小型作坊式,這種作坊式的原油開采導致原油非常的散,這就讓原油的開采,運輸非常的不方便。隨著秦國汽車越來越多。原油需求也越來越大,僅僅秦國一地的原油生產已經趨於飽和化,而齊國的原油供應開始擴大。但齊國原油質量,計算量也不方便。

為此,秦國采取了原油桶的方法。秦國免費提供這種可以重複利用的原油桶,但前提是進入原油必須有各種秦國規定。比如,顏色較輕的“輕質”原油裝入藍色原油桶,較重的則進入黑色原油桶。在裝入原油桶之後。這種情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而且運輸也極為方便。隻要利用叉車,或者大型起吊設備就可以一次性的裝入火車上。

隨著這種原油桶的普及,齊國也累計囤積了大量的原油桶,這些原油桶有極好的密封性,同時還有極好的耐腐蝕性,表麵塗有化學油漆,齊國火炮生產最大的難處就在於火炮的密封性上解決不了。主要是鑄造工藝難,加工工藝需要反複琢磨才能解決。這需要時間。但時間不等人。

這個時候就有一個叫魯容的齊國工匠注意到秦國提供的這種原油桶,如果使用這種原油桶作為火炮發射的發射筒會如何那?

很快,魯容就立即著手實驗。這種原油桶和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自製的大炮非常的相似。使用大量的黑火藥作為發射藥,然後在前麵綁上一個炸藥包,炸藥包用麻布反複包裹好,然後裝入其中。然後在原油桶發射藥的位置打一個孔,放入導火索,點燃發射。雖然經曆過幾次失敗,主要是炸藥包的引信和密封性沒有解決好,隨後炸藥包做成一個巨大的圓盤狀,或者是做成一個大錐形放入其中,然後點燃發射,為了達到最大射程,火炮的角度通常趨於四十五度角,最遠可達四百五十步左右,雖然距離不是很遠,但這種火炮便於攜帶,拆裝,最重要的是,可以利用坑道使用。就這樣,這種火炮開始大量改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