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範增舉例說明了其他邊緣化崛起的國家。這些國家有,晉國,秦國,楚國。齊國。這些國家無一例外都處於中原文明的邊緣化。而這些國家無一例外都被邊緣化。其中最特殊的就是楚國。楚國一直是被邊緣化的國家之一。而這個國家發展的潛力卻是最大的。曾經問鼎中原。一度對中原文明產生了巨大的恐慌。
而現在,同樣處於巨大恐慌的還有來自西北的秦國。不過秦國的威脅如今有意識的淡化在商業活動之下。不過,人們知道這種淡化隻是暫時的。
範增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為什麼邊緣化國家容易崛起。而中原中心國家難以崛起。他舉例說明了這個例子。中原國家比如傳統的宋國,這個國家由於地理位置優越,而且國家土地肥沃,所以,改革的動力就小。隻要守成便可輕易獲得別人難以得到的。這就讓宋國難以進行大規模的改革。
相反,楚國,秦國這樣的邊緣化國家,由於地處中原邊緣地區。他們的土地資源,以及技術方麵都均落後於中原國家。而且,最殘酷的是,由於邊緣化國家和少數民族接壤。時常還遭受少數民族的侵擾。
而崛起的機會恰恰是給了這樣的邊緣國家。比如,秦國和羌人鬥爭中培養了很強的尚武精神。楚國和南方的越人鬥爭也培養了很強的尚武精神。東方的齊國和東夷,北方的趙國和山戎狄這些國家都是在這種強烈壓迫下形成一種向上,提高效率的進步的。
這種進步不僅是外力。由外向內發展。同時,也是導致一種這個國家進行全麵改革的直接動力。秦國的商鞅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趙國的胡服騎射等等。
相反中原國家中,魏國因為三家分晉的原因進行了一次危機崛起,但這次危機很快被其消磨殆盡。反倒是邊緣化國家進行了長足的發展。
隨後,範增開始推銷他的戰略規劃。
他認為,秦國應該重視邊緣化的國家是外圍的匈奴,以及西部,南部潛在的敵人。如果發展海上事業,也應該時刻保持警惕。相反,對於中原,他認為,中原由於地理位置,資源優越,反而不是秦國邊緣化崛起危機的來源。因為這些國家已經缺少邊緣化崛起的必要因素。
首先是君主的奮發圖強意識,六國已經很少有這樣的君主,其次就是國家實力,科技創新力量。秦國在這方麵具有很大的影響力。特別是科學技術人才,幾乎有七成以上的人員集中在秦國。而且秦國的教育體係也極為龐大有力。
最後,就是秦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這點是之前從來沒有的。這點主要表現在,秦國除武力之外所有的實力。這個實力就是經濟力,這個經濟力表現在商業交流中的主導權。秦國商品可以自由流通。物流方麵占據極大的主動權。秦國承擔了大部分的物流成本。最重要的就是秦國的金融業,秦國的紙幣,銀行彙票,支票,放貸吸納存款等業務可以控製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這個國家隻要流通秦半兩就無法發行本國自己的貨幣,而且隻有秦半兩存在,才會有先進的秦國商品流通。這點之前從來沒有過。
這些國家和秦國有密切的經濟往來。這種往來很有可能成為秦國影響其他國家,並且成為一個精密聯係而且無法分開的整體。這就是一種統一意識。
相反,秦國周圍邊緣化的國家卻有很大的潛在威脅存在。這些威脅是看不見的。比如,秦國的注意力轉移到了匈奴,那麼山地人的壓力就會變小。而且,西南部的羌人尚未進行大規模的戰爭行為。在南方,雖然楚國和越人直接接壤,但並意味著,這些越人就是可以忽略掉的。尚文也不知道是怎麼聽進去的。反正,這種講學就是一個意思,那就是小心那些看不見的敵人。特別是被邊緣化的敵人。
而事實的確如此,但世界的文明出現在黃河流域的時候,我們的敵人匈奴在哪裏,在西方,希臘文明世界的時候,馬其頓在那裏,而落馬又在那裏,這些國家無一例外都被邊緣化了。當落馬帝國蒸蒸日上的時候,日耳曼人,高盧人又在。當大英帝國飄揚旗幟的時候,美國人或許獨立沒多久。世界總是邊緣化,邊緣而又變成中心。尚文回顧未來曆史想到。